琥珀科学有新发现——抚顺琥珀研究所参与研究。

元旦第一天,中国科学家向世界献上了一份丰厚的礼物:青岛科技大学教授王硕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植物》上发表了题为《1亿年前起源于南非琥珀中的耐火鼠李科植物》的封面论文。这项研究在世界上首次从琥珀中发现了现存最古老的花,为研究东南亚早期开花植物的演化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证据。辽宁抚顺琥珀研究所作为团队的一员,与其他团队成员合作,参与并完成了该项目的研究工作。

该团队研究了约1亿年前形成的24个琥珀化石标本,通过对其表面精细特征、内部三维结构和活体植物形态结构的对比分析,最终在南非开普植物区找到了这些琥珀化石植物的现存后代。这些保存完好的琥珀植物化石形成于印度板块和冈瓦纳大陆带完全分离之前。随着冈瓦纳大陆的解体和印度板块的北移,这个生物群的祖先通过印度板块扩散到缅甸北部,但他们的后代一直在南非的开普植物区生活和繁衍。

这些花从恐龙繁盛的中生代就开始绽放了。白垩纪中期被子植物快速辐射进化的现象及其原因一直是生物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达尔文曾将这一问题称为“恼人的谜”。针对这一“恼人的谜团”,本文提出“白垩纪中期频繁的火灾可能是被子植物进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自然火灾在南非干旱炎热的自然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分布在南非的很多植物都具有火适应性。同样,本研究中的植物化石也表现出对频繁野火的高度适应性,如叶片细长、被叶片紧紧包裹的花朵、浓密的皮毛等。琥珀中还发现了大量疑似被烧毁的植物遗骸,也证实了白垩纪中期火灾频发。种种现象似乎在向人们解释,被子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是其辐射进化迅速的秘密。

该研究成果是青岛科技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抚顺琥珀研究所和植物研究所、山东师范大学、英国开放大学、布里斯托尔大学、美国堪萨斯大学、南非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密切合作,历时八年取得的。抚顺琥珀研究所是辽宁省抚顺市的一家民营科研机构。抚顺琥珀研究所自2011成立以来,坚持以琥珀科学为研究对象,与中外琥珀研究同仁合作,在琥珀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世界一流的成果。

发表成果的期刊是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的子期刊,也是植物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期刊之一。青岛科技大学海洋学院的王硕教授才三十多岁。凭借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执着的毅力,自2014以来,他与史超教授、樊勇主任等多位科学家、学者合作,取得了这一重要发现。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B类战略试点项目、古生物与地层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