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一生的思想主题和文化内涵
事实上,高加林逃亡和回归大地的人生历程揭示了路遥对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个体生命的困境。在守护土地,让生活贴近自然的同时,还要承受恶劣的自然环境、封建的陈规陋习和城里人的傲慢带来的深重痛苦和屈辱。
苦难不仅来自物质层面,还来自人格压抑、理想受阻、精神压抑。生活在城市里,极大地改善了生活环境,为实现个人理想提供了广阔天地,但也容易滋生出马健南那样的普通市民心理、黄亚萍那样的极端利己主义心理、张克南那样的人格萎缩心理,让人感到精神家园的双重失落。
巧珍第一次去县城看高加林时,一进加林的办公室,巧珍就扑向加林的怀里。加林赶紧把她推开,说:“这不是在地里,我的领导就在隔壁...你先坐在椅子上,我给你倒杯水。”他说着,去拿杯子。
这里所揭示的城市环境对个体生命的压抑和扭曲,不仅仅是高加林个人的心理感受,更代表着城市人作为一个群体,不断被生活环境和文明制度所异化和削弱。
文化背景:
对生活中传统审美的强烈情感和赞美是其艺术魅力的另一部分。文学作品的神力不仅在于理解和推理的理性,更在于情感,激起人们心中的震撼和激情。
路遥作品中对城乡交汇处的细致描写,使他的作品充满了黄土味。作者对苦难中爱情的感受和表达完全遵循了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劳动人民的人格美和人物之间潜在的传统关系感人至深。
扩展数据:
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2月3日出生于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7岁时因家境贫寒被延川县农村的叔叔收养。在延川县中学读书,1969回老家种地。期间做了很多临时工,在一所农村小学教了一年书。
1973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沿河)主编。1980发表惊险一幕,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8年完成百万字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1991年获得茅盾文学奖。路遥的小说多是农村题材,描写农村和城市之间发生的人和事。
1992 165438+10月17上午8点20分,路遥在Xi安去世,享年42岁。
百度百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