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专利战略的本质和特征

专利战略除了具有企业战略的全局性、长期性、阻力性和纲领性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征:实施专利战略的出发点包括三个基本认识:

第一,没有发明创造就没有专利,没有专利战略;

第二,并不是任何一项技术成果申请专利后就可以身价百倍,垄断市场。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准确选择了发展目标;

第三,只有根据我们国家和我们企业的实力和基础选择合适的技术发展战略,才能通过技术加速资源向产品或服务的转化。如果只有专利而没有创造性使用,是不可能取得经济效益的。

在专利战略的初始阶段,它包括激励发明战略、发展目标选择战略和技术发展战略:

1.鼓励发明的战略和策略:鼓励发明需要国家战略和企业战略的配合。日本是最典型、最成功的鼓励发明创造的国家战略。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刺激企业一级的发明和创造战略,例如:

(1)建立合理的奖励制度;

(2)增加在R&D的投资;

(3)建立企业激励机制;

(4)为专利战略时代的R&D建立规章制度;

(5)加强国内外特别是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引进,做好产学研合作开发的专利管理。

日本三菱公司对员工发明的终身多重奖励很值得我们借鉴:在申请专利之后,被批准之前,只要是好的发明,不管是否被批准,三菱公司都会给予“杰出发明表彰”,并颁发奖金和证书。如果这项发明获得专利并在公司内部实施,三菱将给予发明人“业绩补偿”。实施的时候一年至少三万日元。如果这项发明被授权给其他公司,三菱公司还会根据所获得的权利分配一定比例作为发明人的“业绩报酬”。如果在公司内外同时实施一项发明,发明人的“业绩报酬”一年最高可获得654.38+0万日元。发明人离职后仍可领取“绩效报酬”。即使在他死后,他的继任者也可以续展,直到公司不再使用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该专利。此外,三菱还对专利的累计数量有“注册认可”。当员工获得的国内专利数量达到一定数量时,会给予一定的奖金。各工厂、事业本部、三菱商事的社长也有“车间表彰”、“大臣表彰”、“社长表彰”,奖励方式由厂长、本部负责人、社长决定。

2.目标选择策略:企业在目标选择战略阶段的专利策略主要表现为利用专利文献的信息价值。通过专利分析,我们可以准确地理解到:

(1)现有技术的成长阶段;

(2)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应用领域;

(3)行业的技术发展;

(4)最具竞争力的技术领域;

(5)竞争对手的R&D趋势;

(6)新产品的可能寿命、潜在市场和经济价值。

在选择技术发展目标时,一些开创性专利技术的市场预测具有独特的规律。对于那些前所未有的技术和产品,消费者一无所知,无法进行市场调研和预测。因此,对于专利技术的发展目标,有的主要依靠技术预测;有的只能在产品做出来后,通过向潜在买家宣传其真实价值来开拓新市场;而且由于预测本身包含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偏差,可能会带来风险,影响企业的成败。因此,发明、想法或建议可能是从基层提出来的,也可能是在各单位负责人和专家参加的会议上讨论后提出来的,但最终的决定还是由企业的最高领导人做出。

3.技术发展战略:技术发展战略大致有两种。

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开创性技术发展战略,其成果多为基础专利;

另一种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后续技术发展战略,其成果多属于改进专利、应用专利等外围专利。后者的优势是起点高,成本低,风险小。

目前,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在大多数领域仍然落后。因此,我们应该采取跟进策略,密切跟踪国外同行的R&D工作,及时了解国外同类企业的R&D动态和最新成果,及时引进新技术,尽快消化吸收,然后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改进和创新,开发更好的技术或产品,及时申请专利,用法律保护我们的技术成果。企业开发的技术是申请专利还是作为技术秘密或者以其他方式使用,取决于企业专利战略和经营战略的需要。通常企业要建立一个体系,由管理、技术、法律、销售等人员组成,对企业做出的发明进行评估,决定是否申请专利。一旦决定申请,就要分析申请专利的国家。一般采取“市场导向”的申请策略,即优先选择市场最大或人口最多的国家申请专利。但如果发明属于高科技范畴,如微电子、基因工程等,只有少数企业能生产这种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导向”的应用策略可能不是最好的。这时就要考虑“生产导向型”的申请策略,即在竞争对手从事生产经营的国家申请专利。在侵权的情况下,专利权人可以在原产国采取法律措施没收侵权产品,而不管该产品将在哪个国家销售。对于产业高度发达、市场广阔的国家,这两种策略可以同时运用。总之,企业应该考虑在有潜在市场或潜在竞争对手的国家申请专利,以保护自己在这些国家的市场利益和竞争优势。

专利申请策略主要回答三个问题:(1)是不是所有的发明都要申请专利?(2)何时申请专利?(3)申请哪种专利?

1.选择正确,有些技术成果不用申请专利,用专有技术保护更有利。比如美国的“可口可乐”饮料配方作为企业的技术秘密已经超过100年;有些发明在某些技术上可以申请专利,在另一些技术上可以保密。或者在专利申请文件中掩盖一些技术诀窍。

2.申请机会的选择:

(1)对于一项基础发明,一般需要等到其应用研究和外围研究普遍成熟后,才能提出专利申请。防止其他企业在基础发明的基础上继续改进研究,或者抢先申请发明专利的申请,造成对其基础发明的封锁和保护;

(2)竞争对手多,或者市场需求大,或者技术容易被模仿,要尽快申请专利;

(3)对于本企业不容易被模仿的领先技术,可以在竞争对手即将迎头赶上的时候申请专利,一方面延长了保护期,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技术过早公开,给对手可乘之机。

应用类型的选择:

(1)申请一个基础专利(基础专利战略)。基础专利是原创性很强的发明,具有广泛应用的可能性和获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前景。基本专利具有以下特征:

A.竞争对手无法绕过基础专利进行模仿;

B.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从而衍生出大量相关专利;

C.开发周期长,成本大,需要社会和技术力量的支持;

D.发展前景很大,一些基础发明会对工业活动产生根本性影响,甚至引发新的工业革命。申请基础发明专利,需要高度重视申请前后的外围专利保护,形成专利保护网络;对于产生基础专利的技术,需要进一步储存技术,获得改进专利,使其在基础专利到期后仍能起到保护作用。

(2)申请外围专利(外围专利战略),也叫改进专利。周边专利战略是日本企业的最佳战略。所谓外围专利战略,是指在单纯依靠基础专利无法很好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利用许多原理相同的不同专利,围绕基础专利来壮大自己,与基础专利权人对抗的策略。围绕核心专利部署改进专利和下游专利,可以帮助这个企业获得核心专利权人的互动授权。比如台湾省的富士康,台湾省的鸿海,韩国的三星,跟踪国外公司的核心技术,部署了大量的周边专利,也打造了可靠的杀手锏。

A.在一个有在先申请制度的国家或条件下,当知道一个对手也在开发同样的技术项目,并且接近成功时,首先会以基础专利广泛控制核心技术,然后围绕它不断地、逐步地申请和完善专利,最终形成以基础专利为核心的专利网络;

B.尽可能同时申请基础专利和外围专利,避免基础专利先公开后其他申请外围专利的企业竞争;

C.当这个企业的产品无法绕过别人的基础专利时,我们可以改进基础专利产生应用发明,申请外围专利,在基础专利周围形成一堵墙(专利保护网),让基础专利权人在这个领域失去活动空间,使其容易侵权,迫使基础专利权人放弃竞争,或者向这个企业提出专利许可谈判。

(3)申请国防专利。有些发明虽然暂时不是本企业实施的,但要申请作为技术储备或以后实施更新发明的基础,以免被其他企业抢先,对自己形成限制。

(4)申请混淆专利。在同行竞争异常激烈的时候,为了不让对手明确把握企业的技术发展方向,故意对一些企业不需要的技术申请专利,让对手无法跟踪自己的发展。你也可以在专利“受让人”一栏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这是外企惯用的竞争策略。许多西方大型企业经常使用100多个名称作为自己专利的专利权人,有些公司甚至使用300多个名称为自己的技术申报专利。例如,安万特拥有29000多项专利,其中只有大约1%的专利在被授权人中包含安万特一词。这些以其他名义秘密部署的专利,让竞争对手无法了解自己的真实实力,相当于埋下了一些专利地雷。专利利用策略包括三个方面:利用本企业申请的专利、利用其他企业的专利和其他企业利用本企业的专利。具体战略的选择、运用和组合应科学分析企业与竞争对手或合作伙伴之间的企业规模、企业类型、企业绩效、企业声誉、企业技术实力、企业品牌实力、企业信息能力、企业发展战略等因素,并在实践中灵活选择和实施。

1.专利垄断战略,不授予任何国家的企业许可权,只追求专利企业的独占利益。但企业应能承担开拓市场的风险并具备投资条件。

2.许可实施策略,允许其他企业以一定的费用实施自己的专利。这种战略是在这种企业无条件执行下采用的。

3.许可策略(Licensing strategy),在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许可其他企业使用自己的专利并收取一定使用费的一种策略。

4.专利与产品相结合的策略。持有基础专利的企业允许其他企业使用自己的专利,但作为交换,他们将自己的产品强加给对方,以提高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5.专利与商标相结合的策略。商品投放市场后,为了更大的利益,可以将专利权和相关商标权捆绑在一起销售或者许可。商标的作用很大,但是要想在市场上立足,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投入。为了减少商标的广告投入,可以采取强制使用商标作为专利权交换条件的策略。

6.专利投资战略,以专利技术为股份,与地方资本联合逐步在各国建立合资企业或合资企业,利用本企业在本公司的专利技术掌握主导权。美国的杜邦公司擅长采用这种策略。

7.交叉许可策略。随着技术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复杂,即使是大企业也不可能垄断技术,于是出现了将各自的技术拉近彼此距离,签订相互拥有专利权的许可合同的策略,从而形成共同的技术优势。此外,在同行业其他企业技术非常接近,甚至权力归属复杂的情况下,为了防止混淆,也可以采用交叉许可策略。可以是同类技术的交流,也可以是不同技术的交流,以弥补各自的薄弱环节。

8.专利合作战略,各企业拿出彼此拥有的专利进行合作,是一种合作战略。大多以生产合作的形式出现,防止专利纠纷。

9.引进专利战略,企业本身不从事技术开发,专门引进其他企业的优秀专利技术。

10.专利购买策略是一种购买所有竞争对手的专利,从而垄断市场的策略。与进口专利的策略不同,购买专利的目的不仅限于进口技术,最终是为了垄断市场。专利购买策略要足够,否则可能违反《反垄断法》。

165438+

12.专利回归战略,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可以采用专利回归战略。

是指一个国家或企业在引进后消化吸收其他国家或其他企业的专利,然后进行创新,并将创新技术以专利的形式出售给原专利输出国的策略。

13.专利与标准相结合的策略。

美国每年在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上花费超过7亿美元。这些标准大多捆绑了大量的美国专利。相反,中国每年只花费8000多万人民币来研究和制定技术标准。由于我国每年发布约4000项技术标准,每项标准的研究制定成本仅为2万元左右。目前,许多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和产业联盟都在努力将其专利技术升级为标准,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和标准垄断”已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国际竞争的新游戏规则。标准的本质和特征是技术体系中技术的知识产权。由于专利权具有地域性和排他性,这个标准一旦推广开来,就会形成某种形式的垄断,特别是在市场准入方面,会排斥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只把符合自己标准的产品视为秘传,从而达到排斥异己的目的。这是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关系的关键。我们应该与现行的国际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政策的游戏规则接轨,制定出自己的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政策相结合的最佳方案。近年来,中国也开始投入巨资研究和制定一些重大领域的技术标准。例如,我国在三个领域(数字电视、EVD、等离子显示屏)实施了标准战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获得国家3亿多元研究制定数字电视技术标准;在激光视盘机领域,中国信息产业部为北京郭芙公司EVD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定提供了大力支持。在等离子显示面板领域,东南大学获得了大力支持。近年来,中国也颁布了无线通信加密技术标准。在制定上述技术标准的过程中,要对中国企业的专利,尤其是核心专利进行绑定。在标准中实施专利战略的措施包括:努力将专有专利技术纳入标准体系;建立知识产权联盟参与标准的制定;适当利用专利标准等技术壁垒。早在1998,飞利浦公司就成立了“系统标准许可部”,负责技术标准和专利许可的管理,形成了具有自身企业特色的“专利许可专项包”。专利改进在其他企业进行,或者其他企业的专利阻碍了本企业。为了保护本企业,有必要采取专利防御策略来防止本企业遭受损失或使本企业遭受的损失最小化:

1.专利地图战略,在选择专利技术开发目标的阶段,要充分利用专利文献制作专利地图等工具,分析了解其他企业的专利,引导产品向不侵犯他人专利的方向发展。然后,要密切关注其他企业的专利动态和最新进展,并把这项工作作为日常工作;

2.文献公开策略,在不需要取得专有权,但其他企业先申请专利不合适的情况下,可以先在杂志上公开技术内容。虽然未能获得专利,但也达到了阻止其他企业获得专利的目的;

3.异议干扰策略,经常可以阻挠其他企业申请专利权,提出异议,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布无效。在中外法院受理的专利侵权案件中,以及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受理的337案件中,绝大多数被告都会反诉对方专利无效。在这些情况下,会有相当数量的专利失效。例如,中国台湾省的一项关于雨伞制作的专利文件构成了现有技术,而中国大陆专利审查员错过了该专利文件。针对后续的侵权诉讼,反诉相关专利无效的策略是成功的。在中国大陆,国家专利局复审委员会每年受理的约4000件专利无效案件中,约有2000件会被宣布无效。也就是说,中国专利局发布的几百万个专利中,有一半可能被漏掉的国外专利、各国期刊文章以及其他事实和规则推翻。各类企业有必要通过商业搜索和分析来提高自己专利的质量,或者了解他人专利的杀伤力。事实上,根据创造性、实用性、书面描述、可执行性、体现性等“可专利性要素”的要求,专利无效宣告请求也有很大的胜算。英美一些专利分析公司经常对专利文献甚至非专利文献进行深加工,帮助企业更顺利地打赢无效案件。例如,美国Wisdomain公司根据自己的“平行检索”策略处理原始专利文档,帮助企业发现相似技术。很多发明和产品往往在行业成熟后才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在此之前,它的名字非常多样。一些核心的电子配件发明在专利文献中有数百个不同的名称。仅用上述统一名称进行“关键词检索”,人们根本无法检索到所有的统一技术主题,甚至会遗漏主要的在先技术(包括专利文献和非专利文献)。针对外国人在中国申请专利的时候,要尽量拖延专利局对专利的审批。日本文献报道,日本将美国在日本的专利申请批准时间推迟了10年至14年,这并不奇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将德州仪器的半导体专利申请审批延迟了30年。

4.异议获取技术信息策略,即通过异议获取更多的技术信息,对他人申请授权的基础发明进行进一步研究,做出更先进、更完善的发明,或者对基础发明进行表面改动,申请大量外围专利,迫使对方交叉许可,或者形成对抗态势。

5.周边专利战略,在竞争对手已经授权的基础专利基础上,开发质量更好的改进专利,或者申请大量的周边专利。

6.绕过正确的策略,绕过对方的专利权,开发不冲突的技术。

7.失权策略,在无法绕过对方专利权的情况下,要仔细研究对方的专利权,看本企业的产品是否在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如果不在,则举证。

8.先用权策略。如果本企业的产品在对方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内,可以提出自己的先用权。

9.引进、购买、获得专利许可策略,引进、购买对方专利,或者获得对方专利许可。

10.过期使用策略。有些基础专利是不能破的。如果基本专利快到期了,到期后还可以使用。

如果本企业的专利技术被竞争对手侵犯,应采取以下措施:警告侵权人;要求对方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或者专利转让合同;通过新闻媒体曝光侵权行为;要求对方赔偿损失;请求专利管理机关处理;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专利战略实施过程中,关注研发技术的新发展,注意收集和分析本技术领域的新信息,尤其是专利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帮助科研人员获取最新的专利技术信息,调整研究方向,避免重复研究;

二是有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思路,缩短研发时间;

三是有利于掌握竞争对手的技术动态,及时采取相应对策,避免侵犯他人专利权。

通过跟踪和调查技术的发展趋势,根据新的情况不断调整专利战略的实施方案,使专利战略的实施更加有效,从而实现专利战略的目标。专利文献是体现专利制度根本目的的媒介。它传播专利信息,促进科技进步,为经济贸易活动提供参考信息。它是专利法律保护的基础,也是专利机构审批专利的依据。可以说,专利文献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是最新颖、最系统、最完整、最规范的技术信息源。有人把专利文献比作世界科技备忘录和技术百科全书。与其他科技文献相比,专利文献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广泛,专利文献理论中记载的技术内容和技术范围极其广泛,集技术、法律、经济信息于一体,是一种数量巨大、内容广泛的战略性信息资源。世界上70% ~ 90%的发明只出现在专利文献中,而不出现在杂志、论文、会议报告等媒体上。因为专利是地域性的,而且世界上大部分专利文献都是可以免费使用的,比如日本的专利申请只有60%是申请人请求的,只有50%是授权的,只有2/3左右的专利完成了保护期。日本专利人在中国申请专利的比例也很低,远不到10%。所以在日本受专利保护的大部分技术在中国都可以免费使用。利用好专利文献,人们可以节省60%的研发时间和40%的研发经费。

2.报道速度快,专利文献传播最新技术信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先申请原则,对于内容相同的发明,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因此,发明者通常会尝试先提交专利申请。在英国、德国、日本、中国等国家,专利局在申请日起18个月内公布了发明说明书,大大加快了技术交流的进程。同一发明出现在专利文献中的时间平均比出现在其他媒体上的时间早1 ~ 2年。

3.该系统详细而实用。专利文献标准化、高度规范化,有统一的分类体系,便于检索、阅读和信息化。企业专利保护应急预警是指企业为了维护企业利益,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及时应对突发的专利纠纷,对可能发生的专利纠纷提前发出预警。建立专利保护应急预警机制是企业实施专利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专利应急预警机制的建立需要完善的专利信息资源和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法律人员作为基础。集中利用专利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设立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专利应急预警机构,为国内企业提供咨询服务,适合我国国情。此外,政府应鼓励和吸引专利中介机构进入企业,帮助企业提高专利应急和预警能力,并制定相应的法规。

企业专利保护应急预警机制至少应包括以下任务:

1.企业在制定技术开发项目前,对项目进行专利查新,了解现有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借鉴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专利信息分析在专利预警机制的建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业内人士认为,通过全面严谨的专利信息分析,企业可以找到技术的空白点和发展趋势,找到现有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企业的专利战略,从而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2.在项目开发和研究过程中,跟踪相关技术的发展,必要时更新专利检索信息;

3.项目完成后,与项目开发者研究制定专利保护方案;4.发生专利侵权诉讼时,制定专利侵权技术判断报告,必要时提出避免侵权的技术方案;

5.研究企业所属行业的技术发展现状,跟踪竞争对手的专利技术发展,制定对策,提前发出预警;主要内容包括:在哪些重要的工业领域,有哪些国外公司提交了专利申请,比例是多少?以及这些专利申请涉及哪些重要技术,这些技术的水平如何?当上述比较结果达到预先设定的报警水平时,国家可以通过适当的机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领域的企业、行业协会、政府机构和研究机构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6.制定企业专利申请、专利技术利用、专利许可和转让方案。企业专利应急预警机制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1)了解竞争对手在做什么?

1.从专利数据库中搜索竞争对手的专利技术开发信息,包括专利申请、撤回、专利授权、终止和无效;

2.从非专利数据库中搜索竞争对手的技术研发信息,包括企业出版物、会议资料、项目发布、投标、融资、广告、合作、访问等。

(2)自主专利权的产生、专利技术的运用和保护,特别是应对侵犯自主专利权的措施。

1,制定技术研发战略(是开发第一项发明还是改进发明由企业的技术能力决定);

2.决定专利申请的时间、内容、范围和区域;

3.关注专利审查意见的回复和保护范围的调整;

4.确定专利申请授权后的实施、许可和转让方案;

5.改善专利权的保护(通过防御和进攻策略)。

(3)专利权和技术秘密的管理。

专利权和技术秘密管理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规定了专利技术许可和生产许可;

2.专利申请和专利权转让的规定;

3.关于企业职工发明创造申请权和专利权归属的规定,以及关于发明人奖励的规定,以防止技术转让;

4、制定防止泄露商业秘密(包括技术秘密)的规定;

5.启动临时措施和边境措施的时间;

6、申报政府奖励措施,包括编制文件和数据统计,并防止商业秘密泄露。

(4)如何处理被指控的专利侵权。

当企业被指控专利侵权时,企业应严肃处理,具体措施包括:

1.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法律人员、专利代理人对是否存在侵权行为作出技术判断报告;

2.合理使用司法或专利法律和行政规则;

3.请求无效的反诉;

4.通过交叉许可与原告讨论合作意向;

5、启动快速反应程序,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5)警告解除

1,近期预警提示(涉嫌侵权的前兆);

2.提前发出警告(在研究竞争对手可以找到有专利技术跟踪的中介服务的情况后,随时向企业决策层报告);

3、作为被告的反措施(见上述(4));

4、作为原告的对策,包括警告的时间、行政或司法途径的选择、请求处理或起诉的时间、诉前证据保全、边境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