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高校社团管理

“所谓学生社团,在《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中有解释:由中国的中学和高等院校的学生自愿组成的群众组织。这些社团可以打破年级、院系、学校的界限,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学生,发挥他们在某一方面的特长,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条例》中是这样定义的:学生社团是我校学生自愿组织的群众组织。"[1](R105-106)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建设一流校园文化的重要任务,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随着高校社团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社团逐渐成为青年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拓展知识领域的重要平台,也成为高校中比较受欢迎的组织。“根据抽样调查的统计,全国各大高校约85%的学生参加过一个或多个学生社团。”[2](R58)可见社团作为学生交流的平台很重要,但是现在社团的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学生社团制度不完善,重视程度不够,活动质量不高,大学生社团干部缺乏培训等。针对高校社团存在的问题,如何加强社团管理,使其在新形势下有效促进教育教学,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新课题。

一、提高社区组织管理水平的意义

1.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发展自身素质的平台。学生社团的发展往往标志着校园文化的水平和原则。同时,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窗口,展示和凸显了校园文化的特色和追求。学校应该把俱乐部

共青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坚定不移地建立一批能够满足大学生多样化需求的著名社会团体,使之成为学生活动的重要平台、学生工作的重点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

2.加强高校社团管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社团的主体是大学生,是社团活动的主要场所。社团活动的内容以大学生政治修养、思想修养、学术研究、专业技能训练和文体娱乐为主,社团活动的方式以讲座、展览、比赛、研讨为主。这些都表明,学生社团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目的是一致的。另外,大学生可以通过加入社团,参加一系列活动,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和力量,增强集体荣誉感,树立大局观念;通过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可以促使社团成员自觉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守法观念,逐步成长为政治进步、思想成熟的社会主义人才。

3.加强社团管理,可以不断提高青年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只有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的综合型人才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大学生除了第一堂课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加入某个社团,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首先,大学生可以在社团活动中积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第二,同一个社团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可以互相学习,在活动中感受不同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社团成员的能力。第三,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可以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开阔视野。正如王乐在《大学生社团:理论、管理与案例》中指出:“学生社团也是学生观察和了解社会的窗口,是学生接触和服务社会的渠道。“因此,必须规范和加强对社团的管理,让大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和课后学到的东西结合起来,通过参加社团提高文化素质。

二,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原则

现代管理的原则是根据管理运行的特点和规律确定的,是实现管理目标的保证和前提。大学生社团也有自己独特的运行规律,其发展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化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中,虽然会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但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原则,所以人永远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协会领导和成员的组织管理能力、思想修养和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协会的发展。因此,在大学生社团中,要为社团创造一个相对和谐、宽松的环境,充分尊重社团成员的地位,尊重每个成员的主体地位,尊重每个成员的主体精神和价值观念。

其次,集体主义原则。学生社团是学生为了共同的目标自发组织起来的学生组织。每个成员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力量,为整个团队的共同利益而努力。具体来说,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一切,杜绝社团组织中的个人主义。在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中,如果个人主义滋生,社团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制约。另一方面,如果一个社团中的成员有集体主义荣誉感,整个社团就会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 * *,成员的价值观会相互影响,趋于一致,体现在社团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对广大青年学生的吸引力。

最后,多样性原则。多元化原则是指学生社团建设必须遵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学生社团满足了学生不同兴趣爱好的需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打破单一或统一的模式。学生社团多元化的原则是什么?花园比丰头⒄沟妈妈?荆?彩桥?哎?你在制造麻烦吗?u瘦?

大学生社团是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平台。因此,学生社团的建设必须适应高等教育目标的多样化。在学生社团的发展中,需要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引导机制。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种协会的优势;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充分满足学生的不同爱好和兴趣。在多元化的学生社团体系下,培养不同个性和特点的学生,以满足现代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第三,提供保障,切实加强社团管理。

(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指导群众组织建设。

要把引导各类学生社团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先争优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社团文化的重要内容,以改进学习方法、完善学习制度、丰富学习内涵、培养学习骨干、学习沙龙等形式,不断扩大理论学习的覆盖面,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政治保证。

1,学习内容标准化

不同类型的社团,在学习内容上要有不同层次的引导,在学习目标上要有不同层次的要求,这样才能学得更深,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思维敏锐、理论扎实、联系实际、态度科学的大学生科研队伍。

2.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通过组织实地调研、理论学习、结合形势政策开设学习讲座的原则,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组稿、演讲辩论等理论学习活动,形成活跃的学习氛围。

(二)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1.加强高校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社团的指导,综合协调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等职能部门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社团的影响。高校各级团组织要承担思想政治教育进团工作的具体任务,把团工作纳入团学习工作的一部分,把社团青年学生纳入团组织的考核体系,形成协调、参与、有力保障的有效工作机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进团工作健康发展。

2、重视社区党组织的建设。

在群众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中要重视党团组织的建设。学校要尝试在一些发展成熟、机制健全、成员集中的社团建立团组织,将社团建设纳入* * * *共青团组织体系,使学生社团真正成为* * * *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体现为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团支部,这既是社团开展工作的需要,也是在社团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学校党组织要重视社团党建工作,指导社团民主生活会,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及时输送社团优秀成员,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力量,以学生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凝聚力为共青团搭建新平台,实现社团持续健康发展。

3、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加强对社团活动的指导。

在社团建设和发展中,要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引导教师。导师是社团创新活动的指导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有一个专业知识丰富、善于创新、实践能力强的老师。因此,辅导员(顾问)在社区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为学生社团配备指导教师的同时,要定期召开指导教师会议,相互沟通,通过指导教师与管理部门沟通,及时了解生活社团活动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激励机制。

另外,要对社区进行分类引导,打造品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找准切入点,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为主要立足点,在校园内营造学术氛围,使这些社团逐渐成为高校社团发展的主导力量。再者,要加强对文学社、书画社等社团的原则指导和管理。在充分发挥学生特长的基础上,以陶冶情操、共同进步为宗旨,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交流经验、共同提高,实现学生第二课堂生活的多样化,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

“干部管理是指对学生社团主要干部的管理。学生社团干部是学生社团的核心,在学生社团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社区活动的方向、质量和功能与社区干部密切相关。论文提纲怎么写。”[3](R47)因此,高校要把学生社团骨干作为学生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选拔、培养、考核和管理,采取多种形式,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社团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培养学生社团干部科学的工作理念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社团干部的领导和管理能力,保证学生社团日常活动的有效开展。二是针对学生社团干部流动性大的特点,把社团干部梯队建设作为重要任务,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第三,要完善社团干部档案,记录其任职期间的活动情况,并进行考核,纳入学校优秀干部评选。这不仅是工作的需要,也是对社区干部调动积极性的一种激励。通过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提升社区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