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新报。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缺乏的是心理素质,表现为意志薄弱,承受挫折的能力不足,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不足,缺乏竞争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依赖性强。原因是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塑造。在大学生中,有些人因为自我否定和自我排斥,几乎丧失了从事一切行动的欲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爱情受挫而产生自杀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些人因为现实的不如意而愤世嫉俗或者绝望;有些人因为人际关系不和谐,避免群体自我孤立。大量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高发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绪危机、神经衰弱等。我们学校每年都会调查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显示,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2002级4名学生,第一年就因为心理问题退学。他们四个情绪不稳定是因为:1,追求女生被拒;2.我早就怀疑同学在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所以不敢面对别人;3.对人生目标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抑郁;4、狂躁,行为异常。最后无法继续学业。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压力、自我意识障碍、人际交往障碍、情绪不稳定、情绪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与自身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大学生一般在十七八岁到二十二三岁,正值青春中期,是人生中心理变化最剧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育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在面对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课题时,有时会产生心理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知识贫乏与歧视的冲突,竞争与稳定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如果得不到有效疏导和合理化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障碍,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尤其如此。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胜出,他们几乎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父母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验的缺乏,使得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学习、生活、交友、恋爱、选择工作上的小挫折,足以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承受。从环境因素来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让人产生了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选择人生目标的机会更多了,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焦虑感。在所有这些情况下,因对变化的环境不适应而产生的各种困惑、迷茫、焦虑和紧张情绪明显增多,社会变化给成长中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困惑、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容易导致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平衡状态。心理素质差的人自然无法适应高速度、高技术、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重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相比,大学里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都发生了变化。中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目的是为将来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习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祖国建设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只学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每天都有老师辅导,日复一日;大学要有很强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控制自己的时间。
2)生活环境变了。有些大一新生有送学生上中学的经历,但大部分还是上学,放学后和家人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级群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为主要生活区域。对于那些习惯依赖父母家人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问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比中学时期复杂。大一新生大多住在中学比较集中的地方。从小学到中学,有一些从小就在一起的伙伴。班主任服务了几年,天天见面。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和习俗,构成了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步入大学,身边的人来自不同的地域,素未谋面,语言不同,习俗各异;学生从原来的热闹、亲密变得陌生,很难谈想法。这对于只有十七八岁的大一新生来说是极其不习惯的。所以他们每个假期都会想家,想念同学,感到孤独。
4)对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大部分工作和活动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由少数学生承担。大学强制学生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学习,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级集体建设。大一新生往往不适应这种繁重的工作量,缺乏工作主动性,不知道如何在岗位上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因此感到压力很大。
2.主观方面
新的物质生活的依赖性和精神生活的自主意识之间存在矛盾;主观愿望中日益增强的自立自强意识与客观条件中的可能性和能力之间存在矛盾。这两个原因很容易让不太能适应新环境的大学新生产生以下心理问题:
(1)是盲目自满和自恋。因为他们考过了大学,老师表扬他们,同学羡慕他们,亲戚朋友表扬他们,家长庆祝他们,一些同学在这种自恋中渐渐放松了斗志,整天都在放松,以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生,大学的成绩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2)失望和失宠。有些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把大学生活理想化、神秘化,进入大学之后觉得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导致失望。有些学生曾经是中学的尖子生,是家庭和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当他们进入大学,他们会感到失宠。
(3)放松休息。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铁饭碗,长期奋斗的目标达到了,心理上满足了,生理上希望得到了休息。再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确,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动力也减弱了,产生了“放松休息”的心理,再也激发不出前进的勇气。
(4)是胆小。因为环境的变化,我犹豫不回头,不参加社会活动,不光顾运动场。除了整天学习,我无所事事,过着单身的生活,这阻碍了我个性的发展。
示例2
你可以这样写:写下这样做的利弊。写几个例子证明一下,也不是很难。
一些资料:(1)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对自己的认识,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完美。正确认识自己,就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2)一个人的美应该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内在美可以促进外在美。
(3)每个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各有优劣。要全面了解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
有哪些方法可以认识自己?
(1)通过自我观察了解自己。最懂的人是自己。想要认识自己,就要做一个有良心的人,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总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通过他人了解自己。一般来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周围人的态度和评价能帮助我们认识和了解自己。每个学生都应该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经常检查自己,努力保持和发挥自己的优点,改进自己的缺点,从而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
(3)集体认识自己。每个人都生活在某个群体中。一个人能否在群体中与他人相处融洽,能否很好地承担自己的责任,会有助于了解一个人。集体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更加全面客观。
为什么要知道自己的潜力?
(1)自我是不断发展的,它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人的潜力有很多方面。人的特长往往是人的某一方面潜力的表现,还有很多潜力藏在角落里不被发现。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它们。
(3)发现自己的潜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
挖掘我们潜力的两种方法
(1)经常给自己积极的暗示,提高自己的信心和勇气,帮助我们发掘自己的潜力。
(2)在脑海中想象一个更好的“自我”形象,激发斗志,释放潜能。
(3)从小事做起,在实践中激发潜能。
示例3
这是一个特例,以网络为主题来分析心灵。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产业在中国发展迅速。它给社会带来了进步,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很多中学生沉迷网络无法自拔,很多人还患上了网络心理障碍,即“网瘾”。第12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注册网站超过62万个,上网人数超过8700万,其中35岁以下青少年占82%,18岁至24岁青少年占比最高,中学生占比30.1%,未成年人占比65438+。按照网络心理障碍网民比例约为6%的标准,我国网络心理障碍青少年人数至少为400万。患网瘾的中学生学习成绩急剧下降,行为变异,心理错位,身心健康受到极大伤害。因此,对中学生网络成瘾进行心理干预已成为中学教育的必要措施。
第一,网瘾
1.网瘾的定义
网瘾的概念最早是由戈德堡提出的。通过研究,[1] Young [2]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并指出网络成瘾是指在没有成瘾物质的情况下,网络行为失控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由于过度和不当使用网络而导致个体社会和心理功能的明显损害,[3]并伴有与网络使用相关的耐受、戒断反应和强迫行为。参照国际卫生组织对成瘾的定义,周倩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于反复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慢性或周期性痴迷,以及不可抗拒的再次使用互联网的欲望。同时会出现紧张和忍耐、克制、退缩等想增加使用时间的现象,对上网带来的快感总会有心理和生理上的依赖。
基于上述研究,我们可以将中学生网络成瘾称为过度和不当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不可抗拒的迷恋状态,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网瘾的危害
网瘾者本身就有一些身体症状,比如头晕、心烦、胸闷、神经兴奋、懒惰等。,和父母朋友的电话或者和朋友的聚会次数减少,注销网络后变得空虚失落,不愿意和别人交流。可见,网络成瘾倾向影响着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学业进步和人际责任。
(1)对身心健康的损害。网瘾会引起视力下降、肩痛、腰痛、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调查显示,[5]经常使用电脑的人群中,83%的人感到眼睛疲劳,63.9%的人感到肩膀酸痛、腰痛,56.1%和54.4%的人感到头痛、食欲不振。此外,长时间坐在电脑前会使个人缺乏适当的运动,容易引起腕关节综合征、背部扭伤等不良身体反应。这对正在成长的中学生伤害更大。网瘾也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网瘾中学生一旦停止上网,就会出现焦虑、失眠、抑郁、情绪不佳、思维迟钝等症状。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中学生,自然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会出现严重的人格扭曲,甚至自杀。
(2)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网瘾者的网上乐趣是建立在支付巨额网费的基础上的。有些中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为了达到上网的目的,他们经常挖空心思——作弊、敲诈、盗窃甚至抢劫。这给家庭带来了阴影,也给社会增添了不稳定因素。目前,由网络成瘾引发的学生问题行为日益增多。
3.网络成瘾的原因
(1)网络本身的诱惑。网络有许多吸引人的特点,如新鲜性、可操作性和虚拟性。最吸引人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虚拟性。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人们内心规范和社会规范的约束被大大削弱或不复存在,人们的网上行为呈现出一种解除抑制的特征,可以随意发表意见,做很多平时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中学生在家受家长监督,在学校受校规校纪和老师制约。一旦上网,他们就觉得自己真正进入了一个自由的世界。这种感觉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另一方面,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色情、暴力的内容,对于性意识正在觉醒和成熟,却无法通过正当渠道获取性知识的青少年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途径。
(2)网络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青少年是上网的主力军。虽然我国已经实施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但是在各地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网吧的管理还存在漏洞。很多网吧的管理者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和法律知识,网络安全意识淡薄,在实际操作中疏于管理。相关部门在日常监管中也存在权限重叠、职责不清的情况,给了非法经营者可乘之机。一些网吧仍然对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开放,无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的规定,使得一些青少年沉迷其中。
(3)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家长对孩子缺乏教育和关爱,在物质上盲目满足孩子的要求,忽视孩子的心理问题,使得很多青少年把网络作为发泄情绪的场所。网瘾问题反映了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的失败。[6]很多家长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导致孩子成为网虫。他们只知道如何限制孩子上网,却不知道如何转移孩子上网的注意力,培养孩子的新爱好。不仅如此,一些家长也被网络俘虏,甚至患上网瘾,这种情况下的孩子也难免不受影响。
(4)网民自身因素。国内外的调查表明[7]内向敏感、沟通困难的人容易网瘾。现在的中学生学习压力大,在学校或者家里都很难保证有自己的空间,很容易在网上找到自己的港湾。许多中学生把网络世界视为逃避现实的地方。当他们家庭不和睦或者在生活学习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在网吧里发泄。【LunWenNet。Com,纸网]
第二,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施加战略性影响,使其朝着预期目标转变的活动。网瘾心理干预法适用于真正沉迷网络的学生。几种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有:
1.加强干预
强化是使生物体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分为奖励和惩罚两种。在实践中,这种干预方法是最常见的,也是效果最好的。在网络成瘾干预中,奖励的使用条件是一旦发现成瘾学生减少了网络使用,给予奖励、表扬或正面评价。惩罚的使用条件是,一旦发现网瘾学生上网时间增加,将立即对其进行惩罚。惩罚可以是物质的,比如剥夺他得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的权利,也可以是精神的,比如学校的纪律。
2.不喜欢干预方法
厌恶干预是指利用惩罚性厌恶刺激来减少或消除某些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橡皮筋拉伸、不赞成干预、内隐敏化等。
(1)弹性环拉伸法。一个上瘾的学生事先在手腕上套了一个橡皮筋,当他坐在电脑前准备上网时,用力拉手腕上的橡皮筋,让手腕感到剧烈的疼痛,从而提醒自己要下线。也可以借助外力,比如闹钟,发出尖锐的噪音来停止上网。
(2)社会不赞成厌恶干预。它主要是利用图片、电影、舆论等手段,让学生在上网的同时感受到一种社会压力,产生心理威慑和恐惧,从而达到戒除网瘾的一种干预方法。
(3)内隐敏化法。也称想象厌恶干预,是指利用想象让自己对上网感到厌恶,从而逐渐减少上网时间,直至戒除网瘾的一种干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配合橡皮筋拉伸法,效果会更好。
3.分散方法
学校或班级通过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文体活动,让沉迷的学生参与其中,从而转移他的注意力,减少他对网络的迷恋。
4.替代和延迟满足法
一方面,学校和老师要帮助学生培养另类的活动(他们感兴趣的课外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找出他们的上网习惯,然后让他们在原来的上网时间里反其道而行之,做其他的事情。另一方面,了解问题学生的上网时间(一开始有必要控制上网时间,所以没必要绝对戒掉),并将其纳入周计划,在控制的前提下逐步减少上网时间,从而最终达到戒网瘾的目的。
5.团体咨询方法
将有网瘾障碍的学生组合成一个小组,以经验丰富的教师为指导老师,以团体动力学理论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团体辅导的原理和方法,达到使小组成员整体戒除网瘾的目的。团体咨询的特点决定了它对网络依赖有很好的干预效果。首先,群体成员间的认同感对群体成员的认知和行为变化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团体成员“能够意识到别人和自己有同样的问题,支持自己,得到别人的支持,从而获得道德心,增强自信”。其次,团体辅导可以让网瘾学生有安全感。网瘾学生更关注自己对网络的不当使用,而忽略了自己的其他优势和能力。团体辅导可以让他们注意到自己的能力,有助于团体其他成员的成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再次,群体成员签订的契约对群体成员有很强的约束作用,同行之间既有支持,也有监督。网瘾学生在群体中做出改变不当行为的承诺后,由于群体的监督作用,会尽力维持自己的承诺,使行为改变得以长期坚持和巩固。
陷入网络依赖或成瘾的学生,往往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虽然禁止或减少网上行为是必要的,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才是根本。因此,针对网络成瘾的不同原因,应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中学生网瘾的重点应该是预防,而不仅仅是对网瘾学生的补救治疗。
仅此而已,我帮不了楼主什么。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