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传奇2- 2
在《艺术的力量》一书中,西蒙·沙玛这样比较普桑和鲁本斯:“普桑是一块岩石,鲁本斯是一个躯体;普桑是关键,而鲁本斯是唱歌。普桑是一个禁欲主义者,而鲁本斯是一个感官主义者;普桑很少使用色彩,而鲁本斯则大量使用色彩。普桑的线条硬朗,而鲁本斯的曲线饱满,丰满多汁的身躯横着。”
在《为所有人的西方艺术史》中,蒋勋是这样总结鲁本斯的:“鲁本斯以其杰出的艺术才华在国王和贵族之间流转,为他们画肖像,为他们的生活渲染出壮丽壮观的事迹。他以精湛的油画技巧创作出丰富多彩的画面,就连“十字架下的基督”这种宗教主题本应充满悲伤和苦难的画面,也被鲁本斯当作了一种美丽的效果。。。。。。鲁本斯把巴洛克艺术变成了纯粹的视觉享受,艺术不再严肃沉重。。。。。。世界各地的宫廷争相邀请鲁本斯,他一生衣食无忧,在王公贵族的豪宅里养尊处优。甚至还有很多弟子和助手帮他处理繁忙的业务。他是欧洲艺术史上最成功的例子,鲁本斯快乐、华丽、健康、光明,他的世界不悲伤不黑暗,也不失意不感伤。他创造了一种非常丰满的女性身体美,以丰满白皙的身体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对于普桑学派和鲁本斯学派之争,简单肤浅的理解是,普桑重素描,鲁本斯重色彩;更深入的了解承认,两位大师在素描和色彩上堪称完美。不同之处在于,普桑更喜欢沉思和哲思,是古典传统的集大成者,而鲁本斯则激进奔放,是“巴洛克绘画之王”。
如果我们只看鲁本斯的作品而不考虑他的生活和他生活的时代,那么我们真的很容易认同上面列出的关于鲁本斯的观点。但是,一旦我们把他的作品与他的生活和他生活的时代联系起来,就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鲁本斯,就会对鲁本斯的作品有不一样的理解,尤其是那些鲁本斯作品特有的“丰满白皙的身体”,不仅“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追求幸福的生活”,而且包含着更深刻、更持久的意蕴。
鲁本斯(1577-1640)来自荷兰;有一个历史事件在时间跨度上完全覆盖了鲁本斯的一生,那就是荷兰的荷兰独立战争,又称“八十年战争”(1568-1648)。除了1609到1621,交战双方根据停战协定暂时维持和平,荷兰一直饱受战争、饥荒、瘟疫、兵变、宗教迫害、政治纷争、贸易封锁等摧残。与此同时,欧洲其他地区并不太平,大大小小的宗教迫害和战争此起彼伏。从1618到1648的“三十年战争”,将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国家卷入了一场残酷而持久的战争。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是明末“小冰期”肆虐北半球的时候。极寒的天气、农业歉收和瘟疫(黑死病)的萦绕,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刺激和放大了人性的残忍和野蛮。
鲁本斯的世界绝对不是“没有悲伤和黑暗,没有沮丧和感伤”:1568年,鲁本斯的父母为了逃避宗教迫害,放弃了美好的生活,逃离家乡荷兰安特卫普;1587,在鲁本斯大约十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简·鲁本斯在德国科隆去世。1608年,鲁本斯的母亲在安特卫普去世;1611年,与鲁本斯关系非常密切的哥哥菲利普英年早逝,时年37岁。1623年,鲁本斯的女儿克拉拉·塞莱娜去世,享年12岁;1626年,鲁本斯的妻子,35岁的伊莎贝拉·勃兰特死于瘟疫。一直热爱绘画的鲁本斯伤心欲绝,写了一年多。1630年,虽然鲁本斯作为西班牙特使推动了英国和西班牙之间的和平条约,但最初由鲁本斯计划并由英国和西班牙联盟推动的南北荷兰之间的和平并没有出现,战争和军事封锁仍在继续。1633年,鲁本斯的好友兼资助人、西荷兰的好统治者伊莎贝拉公爵夫人去世,和平的最后希望破灭;1635年,鲁本斯因痛风不得不卧床休息。5月31640日,鲁本斯死于“疟疾热和痛风持续数日导致的心脏劳损”。
因此,鲁本斯和许多同时代的人一样,经历了可怕的悲伤和黑暗,在经历了许多之后,他的作品仍然顽强地充满活力和热情。这很神奇,也很好奇。是什么样的人生哲学支撑着鲁本斯的精神世界,自始至终不被黑暗吞噬,始终保持着充沛的阳光?那些鲜亮丰满的身体有什么寓意?
在上述三幅画中,鲁本斯失去了他心爱的妻子伊莎贝拉、他心爱的女儿克拉拉和他的弟弟菲利普(一个手拿钢笔坐着看着观者的男人)。
在这幅名为《利普修斯和他的学生》的画作中,毕恭毕敬地站在菲利普身边的是鲁本斯本人;换句话说,鲁本斯认为自己是利普修斯的学生,他的人生哲学很大程度上来自利普修斯的理论。那么,坐在菲利普旁边的这个叫利普修斯的老师是谁?他的全名是尤斯特斯·利普修斯(1547-1606),荷兰人文主义者,鲁汶大学教授。他被当代法国思想家蒙田(1533-1592)称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有学问的人”。利普修斯编纂了古罗马时期塞内加和塔西佗的著作,融合了斯多葛主义、“塔西佗”、怀疑论和基督教教义,为在动荡和焦虑中挣扎的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观,被称为“新斯多葛主义”。“新斯多葛派”让精英知识分子获得哲学上的慰藉和现实的解决方案。这使利普修斯成为“那个时代阅读面最广、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影响了鲁本斯兄弟(菲利普被认为是利普修斯最喜欢的学生)以及后来的哲学家斯宾诺莎和霍布斯。布鲁塞尔有一座尤斯特斯·利普修斯大楼,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什么是新斯多葛派?对鲁本斯来说意味着什么样的人生哲学?在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塞内加和塔西佗。对了,在Lipsius和他的学生中,郁金香花瓶后面的雕塑是塞内卡的半身像。在鲁本斯的工作室里,最显眼、最重要的地方是塞内卡的半身像;在塞内卡周围,有雅典娜和赫尔墨斯的雕像。前者是智慧女神和艺术守护神,后者是口才、画家和外交家的守护神。可见塞内卡在鲁本斯心中的地位。
塞内加(约公元前4-65年)是斯多葛派哲学家、政治家、悲剧作家和演说家。在提比略、卡利古拉、克劳迪亚斯和尼禄四位罗马皇帝统治时期为官,先后担任帝国会计、元老院元老、执政官和尼禄皇帝的导师和顾问。他一生写了很多作品,包括“65,438+02关于道德的谈话和论文,65,438+024收录在道德书信和自然问题中的散文,以及9部悲剧和其他文学作品。”在西方文化史上,塞涅卡的地位有点像中国文化中的王力可阳明(“不为所动”恰好是斯多葛派和阳明心学的相似之处)。
塞内卡(和一个典型的斯多葛派)认为,幸福可以通过智慧来寻求。这里所说的智慧,是指“一种以体面的适应来支配人类所能做的事,接受无可奈何的事的智慧”。
为什么要这样做?斯多葛派的形而上学基础在于:世界和人都包含着上帝的一部分实体,“上帝在万物之中”,上帝是世界的灵魂,每个人的灵魂都是上帝的一部分;这样,个体的人和事物通过神性的同一点连接成一个整体,所有的事物和人都在神的控制之下,无论我们接受与否,一切都必然会以其应有的方式发生。"所有的人都是同一人类的公民."世界的进步就像一场宏大的戏剧。上帝是这部剧的作者和导演。他决定剧情的发展,他也决定每个人的角色。大家都是同一部剧的演员。所以“人的智慧就在于意识到我们在这部剧里的角色是什么,并且演好这个角色。”
塞内卡有一些名言,比如:
人生就像一个剧本:重要的不是长度,而是表演是否精彩。
“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期,而是一种心态”;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那么没有风就是顺风”;
“没有比生活更难的艺术了,因为其他艺术和知识到处都能找到理想的老师”;
“是的,命运带路;不甘心,缘分拖着走。”
晚年的塞内卡依靠自己的智慧和经验,试图抵消暴君尼禄造成的混乱和破坏,维持罗马帝国的运转。公元65年,尼禄的倒行逆施引起了许多人的反抗,尼禄本人也陷入了歇斯底里的猜疑和恐慌。塞内卡的侄子,诗人卢坎,没能刺杀尼禄。疑神疑鬼的尼禄认为塞内卡参与策划了这起谋杀,便让他自杀。据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说,塞内加看到自己的亲友在哭泣,于是“问他们的哲学去了哪里,他们多年来互相鼓励的精神去了哪里。”然后他冷静地切断了自己的血管,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大约在1614年,鲁本斯画了一幅名为《塞内卡之死》的油画,以纪念这位以巨大奉献精神死去的老哲学家。斯多葛学派由芝诺(公元前334年-公元前262年)在基廷城创立,芝诺“年轻时受到苏格拉底的伦理和生活的启发”。“塞内卡在生命的最后,过着自己的生活哲学。像苏格拉底一样,他在面对死亡时控制了自己的情绪,为斯多葛派提供了一个典范。
塔西佗(公元55-120),一位提供塞内卡之死文字记录的历史学家,也是鲁本斯非常喜爱的人物。根据参观过鲁本斯工作室的丹麦宫廷医生奥托·斯珀林(Otto Sperling)的记录,鲁本斯“会让演员阅读塔西佗的历史书——比如背景音乐——同时向秘书口述信件。这一切并没有耽误他热情招呼客人、回答问题,他的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止。“利普修斯于1589年出版的《政治六论》大量引用了塔西佗的语录,被蒙田称为“一部有学问、有苦劳的杰作”。
塔西佗继承和发展了李维的罗马史学传统和成就,被誉为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如果把《罗马建国以来的历史》的作者李傕比作《左氏春秋》的作者左丘明,那么塔西佗就相当于罗马史学中的司马迁。塔西佗的《历史编年史》,从公元14年(奥古斯都之死和提比略继位)到公元96年(图密善之死),大致记录了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的历史。
塔西佗的史学成就体现在三个方面:客观记录史实,明确表达爱恨情仇的观点,简洁灵活的文笔,优美传神的文笔。在记录史实时,他保持着“不怨不偏,超脱于物,排斥各种不良动机”的意识,使他的作品取得了很高的真实可信度。在表达个人观点时,就像《史记》中司马迁的《太史公龚玥》一样,直抒胸臆,自然流露出对腐败、丑恶、虚伪的痛恨,对忠诚、友谊、勇敢的赞美。塔西佗作品的文学成就相当高。后世史家对他的评价是“塔西佗刻画人物古今无双”。此外,塔西佗的格言警句简洁而深刻,被后人广为传诵。蒙田称赞塔西佗的编年史是“研究和学习的书,那里到处都是格言……伦理和政治观点的苗圃”。
欧洲的宫廷和精英知识分子一直很重视古罗马的历史,因为曾经把地中海变成自己内湖的古罗马,不仅为文学武侠和政治政治提供了借鉴,也是文学和文化文明的宝库,其中塔西佗的作品绝对是首选。塔西佗既不是哲学家,也不是政治学家。他本人并没有提出塔西佗主义(就像马基雅维利本人没有提出马基雅维利主义一样,讽刺的是,每一个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批判马基雅维利主义)。
之所以出现“塔西佗主义”,是因为历代皇帝、大臣、教皇、主教、文化精英都在研究塔西佗的历史著作。学习者的身份、地位、动机不同,可分为“黑色塔西佗”(比如专制君主学习如何玩弄政治)、“红色塔西佗”(比如激进分子学习如何反抗专制)和“粉色塔西佗”(比如政治精英学习如何在险恶的专制下寻找。
16年至17年,欧洲知识分子面临着持续的基督教对抗、宗教纷争、政治黑暗和社会不公,而经院哲学和古希腊罗马哲学无法有效提供精神慰藉和现实解决方案。知识界精英迫切需要一种与基督教教义和谐一致的新哲学。利普西乌斯满足了这一需求,他的伟大贡献在于融合了斯多葛派哲学、塔西佗、怀疑论和基督教教义:用基督教上帝取代斯多葛派哲学中的“自然上帝”,对宗教狂热和煽动保持怀疑,在暗流涌动的政治漩涡中主张谨慎,不以自己的身体冒险,但不与他人同流合污。由此,利普修斯奠定了新斯多葛主义哲学的基础,即他认识到战争、瘟疫、宗教迫害、暴君等邪恶的东西是人类状况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上帝拯救整个世界的计划的一部分,“凡是命中注定的,都必然会发生”。所以,要把“淡泊超然”作为最重要的美德,要用理性和培养美好的情感,要靠耐心、毅力和坚韧。
新斯多葛派是鲁本斯一生奉行的人生哲学,也让他和有着相同信仰的精英们成为了彼此的知心朋友,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正是这种人生哲学,加上他健全完整的人格和外向的性格,使鲁本斯成为一个豁达进取、深刻热情的人,也使鲁本斯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华、学术素养、沟通能力、商业智慧和组织才能。鲁本斯不仅克服了困难和痛苦,还在颓废和乱世中获得了幸福的生活。而且他的成功和快乐达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高度,他的作品总是洋溢着令人振奋的活力和热情,以至于很多人误以为他的人生“不悲不暗,不失意不感伤”。乱世中,鲁本斯也失去了亲人,遭受了挫折。他只是让自己不要长时间沉浸在黑暗和悲伤中,依靠基督教信仰和新斯多葛派哲学一次又一次带来的冷漠、超脱、执着和坚韧,抚慰自己的痛苦,重新开始。
提起鲁本斯的作品,很多人的本能反应是丰满白皙的女性身体之美;这种富贵白的美,除了“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还有一种对和平的希望。毫无疑问,这是鲁本斯于1630年在伦敦时献给英国国王查理一世的和平寓意。
画面中央,一个象征“和平”的丰满白衣女子(根据图像学,应该是爱神维纳斯)正在给婴儿喂奶;在她的身边,戴着头盔的智慧女神密涅瓦(雅典娜)正在奋力驱赶全副武装的战神马尔斯神话和他的伙伴涅墨西斯。远处的天空中,形似蝙蝠的影子象征着伴随着战争的瘟疫;丘比特正要用橄榄为“和平”加冕,他另一只手里的蛇棒象征着治愈。孩子们从战争的阴影中逃向“和平”;羊腿萨蒂从丰盛的杯中取出新鲜的水果;一只豹子躺在地上,顽皮地拨弄着藤蔓;手持铃鼓的美女象征着艺术和娱乐,另一位美女,手持装满珍珠和黄金器皿的金盆,象征着财富。
象征和平的丰满白皙的爱情女神维纳斯,与又黑又瘦的克星形成鲜明对比;智慧女神密涅瓦推开了鲁莽的战神马尔斯神话;这就是鲁本斯如何用生动的绘画语言表达他对和平的热爱。他的老师利普修斯(Lipsius)用充满智慧的话规劝国王们通过和平缔约来结束战争,因为“赢得战争只有更光荣,不一定更有利,不如采用智慧和克制。因为胜利会带来很多不幸,暴政也会随之而来。要小心。”
达纳在《艺术的哲学:荷兰的绘画》中有一段话,描述了12年停战前荷兰的悲惨处境:
我们必须看战争的细节,才能理解战前和战后的对比在查理五世治下,5万人为宗教而死;654.38+0.8万人被阿尔巴公爵处死;随后,人民奋起反抗,13。西班牙人长期围困各大城市,只能用缺粮的手段攻占。战争初期,安特卫普被围困3天,7000名资产者死亡,500栋房屋被烧毁。士兵就地加薪;从当时的版画可以看出,他们胡作非为,洗劫民宅,强奸男人,侮辱女人,把箱型家具装走。拖欠军饷太久,士兵就驻扎在城里;这是强盗的世界;他们成立了领导,到四个村子去为所欲为。写画家传记的卡雷尔·范·曼德尔(Kaleel Van Mandel)有一天回到自己的村子,发现自己家和别人家一起被抢了。生病的老父亲床上的被褥被拿走了。卡雷尔本人被剥光衣服,脖子上绑着绳子准备被绞死,但他在意大利认识的一个骑兵救了他。还有一次,他和妻子带着婴儿上路,身上的钱、行李、衣服、女人身上的衣服、婴儿的襁褓都被抢了;妈妈只有一条短裙,宝宝只有一张破网,卡雷尔只有一件破破烂烂的旧呢子盖在身上;那是他们到达布鲁日时穿的。一个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被摧毁;甚至那些士兵都快饿死了。帕尔马公爵写信给腓力二世,说如果援助不来,军队就完蛋了:“因为不吃饭就活不下去。”
十七世纪的欧洲,战乱、饥荒、瘟疫肆虐,和平弥足珍贵,吃饱了就意味着幸福,女人白白胖胖就意味着美丽(部分是因为这意味着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21世纪的人类绝大多数没有经历过饥荒,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大量存在。加班,没时间运动,没钱去度假晒太阳,你会白白胖胖;如果有钱有闲,可以经常去海边晒晒太阳,去健身房晒晒黑,瘦瘦的(这被认为是美好的,部分是因为这暗示了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
那为什么波提切利、拉斐尔、提香笔下的维纳斯比例匀称,至今仍符合大众的审美眼光?这就是意大利绘画和尼德兰绘画在审美追求上的区别:意大利绘画在古希腊人体美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想化和美化,力求表现一个完美的人体;尼德兰的画致力于描绘现实生活中自然真实的美,包括风景、民俗、静物和人体。鲁本斯“把女人画得非常丰满,因为这是他个人对女性气质的看法,也因为在17世纪上半叶,佛兰德斯对美的传统理解是这样的。"
鲁本斯是17世纪绘画艺术的大师和革新者。他掌握了古典造型艺术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绘画(佛罗伦萨的素描和威尼斯的色彩)的精髓,吸收了卡拉奇和卡拉瓦乔的优点,发扬了荷兰绘画自然真实的传统,最终创造了自己独特生动的绘画语言。
在这个艺术追求过程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鲁本斯对古典雕塑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画(尤其是提香的作品)做了大量的素描和临摹,他一直在“购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复制品”,“在业余时间研究它们的形式和构图,做出他认为合适的改变”。这些变化往往只是寥寥几笔,却能给画面注入生动的生活感。长期坚持这样做,给鲁本斯带来了两个特别大的好处:一是他建立了一个异常庞大且高质量的视觉素材库,方便他在创作时寻找灵感或调用素材资源;第二,鲁本斯经常自己做创意和草稿,然后让很多徒弟和助手画,最后他自己会修改、润色、定稿;在这个修改、润色、定稿的阶段,鲁本斯可以运用自己多年练习的“化腐朽为神奇”的技巧,为作品注入质感和生命。
鲁本斯留下了3000多幅主题极其丰富的作品。这些伟大的作品充满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热情,体现了他对自然的观察和发现,动态的结构和造型,热烈的色彩表达,强烈的明暗对比,光影的微妙和谐;他们对很多法国绘画大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是洛可可风格的代表人物,华佗和鲍彻;然后是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洛瓦和吉里科;然后是印象派画家雷诺阿。德拉克洛瓦在日记中经常提到鲁本斯:“他以非凡的自由和创新的勇气主宰了你,征服了你。”雷诺阿在《洗澡的女人》完成后宣称:“如果鲁本斯看到这幅画,他会非常满意的!”
在《鲁本斯》中,鲁本斯相关领域的专家克里斯汀·贝尔金(Christine Belgin)精彩地呈现了“作为艺术家、收藏家、外交家、古典学者和成功商人的多面鲁本斯”。最后,贝尔金给出了如下结论:
“简而言之,画家、艺术评论家和现代艺术史学家一直高度评价鲁本斯,这绝非偶然。画家们惊叹于他为自己的表情注入生命的能力,他的创造力和作品的数量;艺术史学家钦佩他的创造力、智慧和博学。正是因为他们了解绘画传统,所以他们欣赏鲁本斯对这些传统的实践——他的实践是灵巧的、真诚的、有创造性的。"
达纳说,“佛兰德斯只有一个鲁本斯,就像英国只有一个莎士比亚一样。不管其他画家有多伟大,他们总是缺少一些天才。”
法国学者、考古学家、古代文物研究专家鲁本斯的好朋友佩雷斯克宣称:“我认为世界上没有比鲁本斯先生更可爱的灵魂了。”
你对鲁本斯了解得越多,你就会越认同佩里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