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参考论文_社会心理学论文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社会情境相互作用的科学。在1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心理学一方面致力于解决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建立了完备的学科体系和不可替代的学科地位。下面是我推荐给你的一篇社会心理学的参考论文。希望你喜欢!

社会心理学参考文献——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领域,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对于思想活跃的大学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本文旨在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大学生道德问题的表现和归因,并结合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探讨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在新时期背景下,一些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和心理问题往往同时存在。因此,面对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从了解人的心理入手,找到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与受教育对象认知结构的最佳契合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拓宽视野,探索更有效的对策。

一,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道德问题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大学生道德问题有不同的分类形式。从道德研究的角度来看,道德问题分为道德认知模糊、道德情感淡漠、道德意志缺失和道德行为不良四类。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大学生道德问题可分为:个体道德问题、道德角色认知不准确、道德人格偏差、道德信仰缺失等。人际层面的道德问题、权利等因素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越来越大。涉及自身利益时,诚信问题严重,爱情道德和性道德问题更为突出。群体层面的道德问题,公德意识、集体意识弱化,环保意识、节约意识有待加强,网络道德行为尚有欠缺。1

二,大学生道德问题的社会心理归因

(一)个体心理层面

就大学生而言,心理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容易主观片面,情绪日益丰富但起伏不定。认知的主观片面性使他们无法应对外部文化信息的多样性,在进行道德判断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偏激、片面的想法;由于情绪波动较大,大学生更容易因道德信仰体系受损而产生怀疑、迷茫、困惑等各种负面体验。如果不能合理控制和调节,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进而产生思想问题2。

(二)社会环境

目前,我们的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极其深刻的变革。从社会道德标准来看,正逐步从传统道德标准过渡到现代社会道德标准体系的重建。复杂的社会转型从根本上引起了大学生行为习惯、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的巨大变化,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道德人格偏差。

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是: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情境和教育对象。下面将对这四个维度进行社会心理分析。

教育工作者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教育信息的传播者,关系到教育信息的可信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有很大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看作是一个过程:教育者通过各种方式传递教育信息,试图改变受教育者的态度。现代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在目标态度改变的内在机制中,目标在理解和接受态度信息之前,往往会对沟通者进行评价,以决定如何选择态度信息,尽管这一心理过程通常是无意识的。同样的态度信息,由于传播者在目标心智中的评价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接受效果,可信度高的比可信度低的更有说服力。海德认知平衡理论中的P-O-X模型可以说明这一点。如果目标P喜欢传播者O and O赞成特定对象X,那么P也赞成X,形成对O的认知平衡结构;但是,如果P讨厌O,就会对O认同的X持否定态度,从而实现P对O的认知平衡结构,因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首要任务是维护教育者的高公信力。

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既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又要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成为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四

(二)教育模式

1.理性教育与感性教育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经常使用?用理智理解,用情感感动?总结理性能力和感性能力在工作实践中的重要性。但是,哪种教育更有说服力呢?在这方面,哈特曼试图在他的实验中通过他不同的宣传方法来衡量他的宣传有效性在说服人们为一个政党候选人投票方面的功能变化。结果显示,接受感性宣传的候选人支持人数大于接受理性宣传的候选人。哈特曼认为,情绪和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可以直接动摇原有态度的基础,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观点可以增强宣传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改变板着脸讲理论的方式,代之以生动活泼的感性教育方法,如运用形象、诉诸幽默等。五

2.陈述意见的顺序

根据学习的首因效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提出的第一个观点会对受教育者产生更好的影响。然而,近因效应,谁也有记忆,最有可能被记住,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更有效。因此,我们不仅要利用首因效应,还要利用近因效应先呈现一些重要的教育信息,后呈现一些重要的教育信息。或者最后重复第一个重要信息;在设计讨论教育时,我们应该在开始和结束时提出积极的观点。

(3)教育目标

1.教育对象的自卫倾向

人的态度系统有自卫倾向。人在面临态度转变的压力时,第一反应不是改变态度,而是排斥他人的影响。自我防卫是主体维持态度稳定的重要方式,也是态度转变的第一道障碍。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削弱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自我防卫的一个基本途径,就是不要对教育对象的现有态度采取简单的否定立场,以免让人被提醒自己正在被否定,激发自我价值保护意识。站得近,如名片效应、自助效应、分散注意力、表扬第一、善意提醒、从提及自己的错误开始等现实生活中使用的方法,以及引导人们态度转变的渐近策略,如?门槛技术?,都是避免自卫的有效手段。

2.教育对象的情感体验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心理体验。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积极情绪是外界刺激产生的一种轻松愉快的内心体验;负面情绪是外界刺激引起的抑制、不愉快甚至痛苦的内心体验。如果教育刺激使受教育者感到轻松愉快,就能使教育内容更容易被接受;如果教育刺激让受教育者感到压抑和不适,教育内容就很难被接受。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教育氛围,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教育背景

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教育对象对相关内容的接受程度与其当时的注意状态和情绪状态直接相关。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传播背景对传播效果的影响主要涉及强化、预警、注意力分散等。这些研究成果对思想政治教育也起到了非常有益的作用。

参考资料:

张雪中。大学生道德问题的社会心理学透视及其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4):72-75。

[2]周涛。社会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J].世纪桥,2009,1: 123-128。

[3]郭·。德育对象的态度差异与态度变化[J]。探索,2009,6: 109-113。

[4]李·,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3:162-165。

[5][美]沃纳?塞弗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反式。郭真志等。华夏出版社,2002。

[6]罗耶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因素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2006,2:30-33。

[7]文学平。基于社会心理学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7:15-16。

点击下一页了解详情> & gt& gt社会心理学参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