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研究论文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专家对专科护理中医护理方向课程设置的评价。[方法]对临床护理专家进行个别访谈。结果护理专家积极性高,权威性强,意见协调性好。专家们注重护士核心能力、实践性、人文素养和中医护理特色的培养。结论形成的课程体系有利于中医护理方向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护理专业;中医护理;课程

2013年3月,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湖南省卫生厅发布湘中医药[2013] 10号文件《湖南省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实施方案》[1]。文件提出了总体工作目标:通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到2015年,进一步完善全省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部分,直接体现了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将影响中医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本研究采用专家咨询法对中医院校专科护理中医护理方向课程设置进行研究,旨在为中医院校专科护理中医护理方向课程设置的改革和完善提供思路和方向。

1对象和方法

1.1受试者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湖南省中医院从事中医护理教育和临床护理的护理专家30名。专家的遴选标准为: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中医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工作10年以上,担任过一次或现任护士长。35 ~ 40岁16人,40岁以上14人;10年~ 19年,12人,20年工龄18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中、副高级职称的专家分别为18和12。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100%。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①一般资料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工龄、工作单位、工作部门等。②专科护理中医护理方向课程设置问卷:根据护理专业现有课程设置,采用文献检索和小组讨论的方法设计问卷。问卷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公共课(10)、专业基础课(9)、专业课(12)、选修课(12)。条目被评定为likert5:非常重要(5分)、重要(4分)、一般重要(3分)、不太重要(2分)和不重要(1分)。以重要性赋值< 3.50,变异系数> 0.2,满分比例< 20%作为拒绝课程的标准,课程内容重复选择权重较高的课程[2]。

1.2.2收集数据的方法有问卷咨询、问卷访谈等。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

2个结果

2.1专家的积极性和权威系数专家的有效回收率为100%。同时,专家们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充分说明专家们对专科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课程设置的热情很高。该群体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72 ~ 0.85,说明专家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其函询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2.2专家意见的集中和协调程度用重要性分配均值和变异系数表示。访谈的指标重要性为3.70 ~ 4.93,变异系数分别为0.01 ~ 0.30,说明专家意见高度集中。

3讨论

3.1专家对课程的评价研究显示,上述重要性得分均在3.7分以上,说明专家认为41课程全部重要;专家意见集中,标准差小于1,说明专家对同一课程的评价意见差异不大;一般认为变异系数应小于0.2 [3],本次访谈中变异系数小于0.2,说明专家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波动较小,专家的配合度较高。

3.2专科护理方向中医护理课程的特点

3.2.1课程侧重专业核心课程。从专家咨询结果可以看出,重要性排名前10的课程依次是基础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实用技能操作、急救护理、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新生入学教育、儿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前10课程中,有8门是专业课。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框架由目标层、三个准则层和四个层次组成。第一准则层包括知识、技能、能力和个人特征[4],可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3.2.2注重课程的实用性。从专家评分中可以看出,基础护理技术、实践技能操作、护理礼仪、人际沟通等课程排名在前10,中医护理技术专家评分也比较高,说明护理专家认为护理实践课程重要。中医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标准是系统学习中西医学科学和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热爱护理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身心素质,实践能力强,能胜任护理岗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术应用型护理人才。要求中医护理方向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护理专业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中医护理的基本操作技能,具备辨证施护的能力。

3.2.3人文素质课程受到重视。专科和本科护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人文关怀知识,获得人文关怀感知,获得人文关怀能力,最终发展人文关怀品质,展现人文关怀行为[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护理礼仪与人际交往、护士人文素养、心理健康教育、护理心理学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说明护理专家认识到人文素养课程的重要性。护士核心能力将个体特征列为护士核心能力的基础,符合护士的角色要求和工作特点[4]。良好的人格特征和护士自身对护理职业的看法和感受,有利于提高护士的核心能力,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是促进护士成功的关键因素[5]。孟等[6]研究表明,开课率≥ 80%的课程有护理心理学、人际沟通、护理礼仪、护理管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美学等。李秋平等[7]调查了10所护理院校开设的人文课程,指出开设人数最多的是19,最少的是6所,平均为11;人数最多的必修课有8门,1高校不开设人文必修课;选修课开设最多的18门,最少的3门;人文社科占总课时的24.1%,最少的为6.2%,平均为13.3%,与国外本科教育课程中人文学科1/3的现状相差甚远。我校开设的人文素质课程有三门必修课和三门选修课,其中护士人文素质包括护理伦理学、护理美学等部分人文内容,占总课程的8.7%。与本科院校的人文课程和国外本科教育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同时,专家建议将《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和《护士人文素养》两门课程进行复制,整合为一门必修课《护士人文素养与沟通》。

3.2.4专业课程设置突出中医护理课程。调查结果显示,专家对中医基础概论、中医护理技术、中医临床护理、中医饮食护理的评分较高。陈立军[8]认为,为了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中西医课程的比例应以西医护理为主。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建议本科院校必修课中西医课程比例为1: 5,我校约为1: 9。中医护理相关课程是体现中医护理特色的重要环节。选修课中中医饮食护理得分最高,有专家建议将中医饮食护理设置为必修课。在培养中医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的过程中,应突出自身特色。根据调查结果,建议对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的课程设置进行如下调整。将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士人文素养两门课程整合到护士人文素养与沟通中,设置为必修课,并适当增加沟通课程的比重,将中医饮食护理设置为必修课。护士除了担任护理执行者,还担任协调者、管理者、教育者和研究者。建议增设护理教育学选修课。护理专业开设中医护理方向教育势在必行,符合时代特征,满足社会需求。除护理人员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外,还应具备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中医特色的操作技能等与中医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满足医院、社区、康复机构、家庭等领域护理人才的就业需求,满足人们在临床、预防保健、康复、心理、饮食等方面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