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急需一篇1000字左右的关于“学习陶瓷的思考”的文章。

南宋龙泉炉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收藏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作为中国古陶瓷的研究者,作者渴望欣赏那里收藏的中国陶瓷。在英国这个岛国,我毅然放弃了参观伦敦金融城的机会,带着期待和兴奋早早来到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也被称为国家图书馆和历史、考古、艺术和民俗博物馆。它与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和巴黎的卢浮宫并称为世界三大博物馆。作为世界上最早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之一,大英博物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53。在250多年的漫长历程中,大英博物馆的藏品已超过600万件,来自世界各地。藏品包括浮雕、版画、徽章、硬币、手稿、书籍、陶瓷、青铜器、字画等。,涵盖面广。为此,博物馆设立了65,438+00个部门,包括古埃及部、古希腊罗马部、古代英国和中世纪部、古代西亚部和东方部,来管理和研究这些令人惊叹的文物藏品。

33号馆是专门展示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文物收藏丰富,精彩,难忘。这里展示的是一部灿烂的中华文明史,包括新石器时代的古代石器、玉器和彩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魏晋时期的佛经,唐宋时期的书画,明清时期的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登峰造极的国宝。据说这里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3000件,其中有2000件左右长期陈列。

徜徉在33号馆,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作品一一展示:6000多年前半坡聚落的红陶罐、尖底瓶,新石器时代的玉琮、马家窑文化彩陶,商周时期的铜像、鼎,秦汉时期的铜镜、陶、铁剑,六朝时期的金铜佛,隋代的汉白玉佛,唐代的三彩。

从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器,各个朝代的名窑名作都有展出,价值连城。很多文物都是第一次见到,有些在目录里见过很多次,现在也算是“庐山真面目”了。大厅中央墙上的巨幅壁画格外引人注目。它来自陕西的梁青寺。壁画上绘有三个菩萨,体现了盛唐人物画的风格。壁画前有三尊三色瓷雕:左边是明代道士,中间是辽代罗汉,右边是明代弥勒佛面带微笑。中间这个来自河北易县八佛洼的辽代罗汉,眼神慈祥,目光明亮。其釉色润泽,高约两米。这么大的瓷雕真是稀世珍宝。

马家窑彩陶位于门厅右侧。我在那里站了很久,默默地和那个充满激情的画轴彩陶罐子交谈着。旁边一对老外夫妇,带着孩子,不停地赞叹着马家窑精美的彩陶,孩子们看得很入神。古代文明与我们祖先的生活密切相关。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靠水生活,欧洲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是靠河流和海洋建造的。马家窑先民带着对滔滔江水的崇拜和敬畏,在彩陶上绘声绘色地描绘着自己的感受。马家窑彩陶上流畅自然的线条,不仅给观者带来流动的韵律和美妙的节奏,而且透露出先民的生活信息和生活观念。

这里还陈列着宋代五大名窑的瓷器。世界上传世的汝窑瓷器不超过100件,在国家博物馆有一件汝窑瓷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早在南宋时期,汝窑瓷器就非常稀少。南宋《周清波》杂志说:“汝窑宫中禁烧,有玛瑙粉作釉,只售御选。最近特别少见。”明清说起宋代名窑,汝窑是第一个被推崇的。难得的东西才是珍贵的,后世的谈瓷人也常常说起汝窑。但这里一下子展出了六件汝窑瓶、洗、碗、茶杯,造型典雅,釉色清淡,高贵精致程度可与台湾故宫博物院展出的媲美。这里还有一件宝贝值得一提,就是辽代白瓷翼人鱼驮梁壶,可能是学习用品,也可能是祭祀礼器。器皿造型虽小,却极为精致,可见匠人煞费苦心,令人遐想无穷。

元代磁州窑人物故事枕绘制精美,用笔巧妙。下面有一个署名“张斌·任意之”。元朝统治者入主中原后,科举制度被废除,士子蒙受极大屈辱。由于生计所迫,一些没有出路的文人不得不降低社会地位,被迫放弃“学官”的传统道路,投身磁州窑创作。他们的加入促进了磁州窑技术水平的提高。

袁清华现在已经在国际拍卖市场上开出了天价。这里展出的大量元青花令人眼花缭乱。鱼莲纹盘两尺见方,画面颇为传神,四周水草丰美,中间是栩栩如生的鳜鱼。外圈莲花图案的构图也很巧妙,莲花“直透外,不匍匐”,寓意深刻。

明代五彩缤纷的青花瓷展品,几乎都是景德镇烧制的官窑瓷器。它们色彩鲜艳,装饰精美,符合西方人奢华活泼的个性特征,艺术效果很大。最珍贵的是明华的斗彩鸡缸杯。据赵茹珍《古玩指南》记载,“明成化窑鸡缸杯只有三件。”大英博物馆有两个,真是大开眼界。明代成化年间,一改永乐、宣德以来豪放的制瓷风格。瓷器造型精致美观,色泽柔和恬静,胎釉细腻晶莹,画面清丽雅致,独具轻美神韵。尤其是成化斗彩瓷,是中国制瓷史上空前绝后的杰作。成化皇帝有恋母情结,后宫美女如云,却偏偏宠爱比他大18岁的万贵妃。40岁了还没有孩子,法院很着急。宫中太监制作婴儿和百子图,希望皇帝早点生个太子,继承皇位。这些模式在人们中传播。也许是因为成化皇帝赏赐后宫的需要,器物比较精细巧妙,所以有“成化无大器”之说。明朝皇帝郑德于16年在位,纵情声色。后来他因为大规模建设,掠夺人民土地,激起反抗。在郑德一年中很少带五彩缤纷的瓷器。这里陈列的香炉、花瓶、碗、盆都是稀世珍宝。

乍一看还以为是东汉的随葬品,但看到正殿前有一把明代的椅子,才知道是明朝的。汉代没有桌椅的概念。人们坐在地板上,用几个箱子。一座明代五进陶制建筑,牌楼、墙、翼,气势非凡,令人耳目一新。这应该是一个富家或大户人家的房子的缩影,为研究明代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

展品数量最多的是龙泉青瓷和德化白瓷,造型和釉色俱佳。与同时期欧洲和古埃及文明的俗蓝釉陶器相比,有很大不同。碧绿如湖水的龙泉青瓷,洁白如冰雪的德化白瓷,是我国西欧最早的瓷器之一,因此地位特殊。这里汇集了宋、元、明三代最好的龙泉青瓷,包括香炉、佛像、葫芦瓶、莲花碗等。这些瓷器造型独特,光滑雅致,釉色精美。明代龙泉青瓷最早到达法国巴黎,在上流社会引起轰动。据说法国人陶醉于它的青翠淡雅的釉色,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这种美丽的釉色。当时法国有一场《牧羊人艾丝黛拉》的演出,讲述了牧羊人喜来登和牧羊人艾丝黛拉的爱情故事。喜来登出现时穿着一件非常漂亮的蓝色连衣裙。人们认为只有舞台上喜来登的颜色才能配得上龙泉青瓷的釉色,所以欧美国家称龙泉青瓷为“喜来登”。马克思曾经在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里写下了他的巨著《资本论》。在这间阅览室的书架上,还陈列着许多精美的德化白瓷佛像。明代瓷塑大师何朝宗或者其他工匠的精品,造型都非常精美,英国人对德化白瓷的偏爱在这里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