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民族声乐演员的专业素质

民族声乐表演艺术是一门融合了多种艺术元素的综合性训练学科。把各种有利于艺术表现的元素有机地结合在戏曲和歌唱表演艺术的框架内,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但没有理论支撑,做一个只会唱歌的民族声乐演员是无能的。理论是实践的总结,民族声乐演员的专业素质是在声乐实践过程中积累的专业理论知识,形成具有自身个性的专业歌唱素质。

关键词:国籍;声乐;演员;质量

民族声乐表演艺术是一门融合了多种艺术元素的综合性训练学科。要把各种有利于艺术表现的元素有机地结合在歌剧和歌唱表演艺术的框架内,把歌剧的唱腔风格和戏剧中夸张的造型融为一体,让戏剧中的冲突和歌剧中的形体相连接,让歌剧中的舞蹈和戏剧中的表演相联系。从长相到唱功,从身材到表演,从声音到台词的完美结合;舞台生命力和演唱技巧的艺术改编与创造;让传统戏剧与民族音乐、戏剧中的表演、音乐中的歌唱完美融合,在艺术创新中再现。民族声乐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做一个没有理论支撑只会唱歌的民族声乐演员是无能的。理论是实践的总结,民族声乐演员的专业素质是在声乐实践过程中积累的专业理论知识,形成具有自身个性的专业歌唱素质。

民族声乐演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是:

(1)歌唱的发声机制。

歌唱是人体生殖器官运动的产物。虽然人的发声原理和生理结构不同,但高中男低音和男女生的声音是有区别的,而且由于发音和语言习惯的不同,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声音特征。不仅如此,还有,每个人唱歌时的心理因素也不一样。所以找到自己独特的、科学的、正确的发声体才是关键。练习时,要在每一个发音中体现唱音的原则;声音流畅,气息流动,音色优美自然,音量不“受伤”(声带受伤)是一个总的原则。

民族声乐演员要掌握演唱技巧,必须经过全面、系统、科学的训练。关键是要让* * *的效果听起来连贯响亮,气息控制自如,对声音的理解准确,对歌词的学习科学全面。了解每一首歌的创作背景,对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在二度创作中就能对节奏音准有更准确的判断,在演唱中不仅能有自己的风格,还能很好地融合原作的精髓,让歌曲焕发出新的魅力。

近年来,全国声乐界不仅对声乐科学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而且对声乐艺术与声乐科学的整体融合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人体正确发声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声乐训练计划。只有这样,民族声乐艺术才更有价值和科学性。只有声乐艺术与嗓音科学的有机结合,才能激发人类乐器最大的能动性。只有对人体发声器官有了足够的认识和了解,才能准确合理地把握和发挥歌词中的发声、呼吸等;相反,如果我们对声乐艺术与噪音科学的有机结合认识不够,那么我们在进行演唱时,对发声的处理就只能停留在表面,发声本质层面的表达就缺乏其科学性和表演性。

人体是一种自然的、复杂的、可塑的、独特的“主动”乐器。其复杂性体现在发声的生理机制、腔体的合理转换、机能的运动状态、神经系统的控制等方面。长期以来,人们对歌唱这一复杂行为的判断和分析一般停留在听觉层面,但听觉的准确性受到教师自身生理条件和教学经验的限制。在声乐领域,借助声学理论对声乐现象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测量,可以将模糊、笼统、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直观、准确的判断,使感性上升为理性,这对民族声乐演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声乐美学。

音乐美学是声乐美学的基础,声乐现象是基础。学习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是音乐美学的本质。声乐艺术包括文学中的语言美、舞蹈中的动作美和歌唱中的歌唱美,它们构成了声乐美学的基本框架,有其独特的审美性和创造性。声乐艺术作为声乐美学的本质和核心,揭示了歌唱对优美旋律的追求。歌唱艺术美的本质体现在其独特的艺术品味上,是以音乐的形式对具有独特审美趣味的艺术的升华。这种审美趣味是音乐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是升华美的意识和手段。审美趣味是由审美意识决定的,审美意识包括审美感知与感受、审美趣味与观念、审美能力与审美观念等多种形式。歌唱艺术的审美意识主要包括艺术创作和审美心理,以及对美的声音的感知。每个人的文化素质、生活背景、个人兴趣的偏差最终形成了审美取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也有赖于社会和历史的综合因素,使审美既有个人特色,又融入了时代对美的需求。由于个体的审美不同,也导致了审美趣味的差异,但这并不影响审美趣味本身的客观审美标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大众的审美意识受到地理、文化、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种审美意识会在一个相对的时期内形成一种稳定的状态,形成一种大众化的审美趣味。在表演民族声乐的过程中,演员不仅体现了审美趣味的差异,也体现了时代的整体审美趣味。审美趣味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民族声乐演员在演唱中的发声策略,也能清晰地表现出演员对发声概念的理解能力。声音的概念是指声音在本质上的标准,是一个具体的对象,需要通过声音的形式来感知。对声音概念的理解,从根本上决定了人的审美听觉。另一方面,人的审美听觉对声音概念的特征也起着重要作用,发声方法的确定和掌握是达到一定声音效果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4)有声语言。

语言是人类表达感情和思想的工具。声乐语言是声音和音乐的有机结合。语音沉浸在音乐中,音乐融入语音,达到语音中的文字和文字中的声音的融合状态。声乐语言作为音乐语言的声音形式,在一字一声的线腔中塑造艺术形象。中国民族声乐语言的审美要求是“照字”、“字清气纯”、“领字”、“声情并茂”。声乐语言在声乐作品中是以歌词的形式呈现的,整个声乐作品中情感的表达都是以歌词为中心的。如果演唱者在抒情语言的发音、咬字、吐字、语调、声调、语言姿态、风格、表情、整体表现等方面没有系统的素养,不仅美化了声乐语言本身,也达不到抒情言志的艺术境界。

因此,民族声乐演员的理论水平对提高声乐演唱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声乐演员必须加强理论学习。要掌握全面的声乐理论,不仅要阅读和理解大量的国内外声乐作品,而且要用批判的眼光对待理论学习,而不是去分辨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