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展前景如何?
(一)邮政储蓄缺乏真正的独立性,邮政集团公司可能成为“提款机”
根据2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邮政体制改革方案》,成立国家邮政局,作为国家邮政管理机构;成立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经营各类邮政业务;组建邮政储蓄银行,实现金融业务的规范化运作。过去,邮政储蓄和普通邮政在账户、人员和办公设施等方面没有分开。自1998邮政与电信分离后,邮政长期处于亏损状态。23年国家取消了对邮政的补贴,邮政储蓄可以从人民银行获得转存利率,远高于储户存款利率,因此利息差成为邮政的重要利润来源,用于补贴普通邮政。所以这次邮政体制改革,触动了很多邮政职工的基本利益,邮政内部缺乏改革的积极性。按照银监会制定的改革流程,邮储银行应该在26年6月+2月挂牌,但到27年3月,邮储银行还没有正式成立。新成立的邮储银行仍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全资拥有,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刘安东担任邮储银行董事长,由原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局长陶礼明担任邮储银行行长。邮储银行仍然与邮政集团公司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缺乏真正的独立性。如果邮政集团公司的普通邮政业务持续亏损,国家不对其进行财政补贴,邮储银行必然成为邮政集团公司的“提款机”,这对于新成立的缺乏盈利方式的邮储银行来说更加不利。
(二)邮储银行资本较少,资本充足率不足。
由于邮储银行未上市,且由邮政集团公司全资控股,缺乏战略投资者,其注册资本为2亿元,是其母公司邮政集团公司的1/4,资本仅相当于一家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随着邮储银行的发展,其面临的风险可能会逐渐扩大,资产的扩张也需要更多的资本注入。提高资本充足率不仅可以增强银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还可以增加银行在金融市场的公信力。资本金少,资本充足率不足一直是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为了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国内银行通过上市、发行次级金融债券、获得外汇储备注资等方式进行增资。但邮储银行在成立之初就面临着资本的“先天不足”,没有引入战略投资者,也没有通过股份制改革上市融资。
(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薄弱
邮政储蓄部门只是邮政局的内部职能部门,不是独立的法人单位,因此没有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银监会虽然有权监管邮政储蓄,但实际操作难度大,导致“外部监管者”缺位。邮政储蓄风险不断积累,员工风险意识淡薄,内部审计不够有力,规章制度不落实。因此,邮政部门挤占挪用邮政储蓄资金的现象较为严重,资金案件也时有发生。邮储银行的成立虽然有助于加强操作风险的防范和银监会的监管,但由于上述历史原因,风险防范机制的完善尚需时日,银行成立后短时间内仍将较为薄弱。
从公司治理结构来看,根据银监会的要求,邮储银行的筹建必须遵循“三会分离、三权分立、有效制约、协调发展”的公司治理原则,建立规范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制度。但邮储银行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全资所有,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是邮储银行的唯一股东,存在股权结构单一的问题。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是股权透明和股权多元化。过于简单的股权结构会影响董事会和监事会发挥作用和履行职能,公司内部也缺乏利益制衡。
(四)专业财务人员缺乏,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中国金融年鉴25》显示,24年邮政储蓄者224843人,其中53.7%为非正规从业人员,67%为大专学历。邮政储蓄属于邮政部门,邮政储蓄和其他邮政部门工作人员混岗,特别是基层员工和邮政之间频繁换岗,严重缺乏金融经验和专业管理。邮储长期以来“只存不贷”,导致缺乏信贷经验,不了解区域信贷需求和正规信贷程序。此外,邮政储蓄资金大部分长期存放在人民银行,不存在风险,邮政储蓄相应缺乏风险管理人才。
(5)面临激烈的竞争。
外资银行应该在资产规模、管理体制、金融创新能力、人才引进等方面领先于邮储银行。外资银行相对于邮储银行的优势在于:(1)外资银行不仅可以开展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还可以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能进行混业经营,邮储银行的业务范围比外资银行窄。(2)在华外资银行资本雄厚,有母国银行支持,金融服务水平很高。而邮储银行服务水平低,一直为客户所诟病,电子化、信息化建设落后于外资银行。?(3)外资银行激励制度好,工资较高。以前邮政储蓄是邮政局的内设部门,人员调动是通过上级任免的方式。“官本位”现象严重,薪酬水平远低于外资银行,无法吸引优秀人才。(4)外资银行通常按照经济区域设置分支机构,注重成本收益原则,而邮政储蓄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一样,按照行政区域设置分支机构。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中资银行在储蓄业务上长期与邮政储蓄竞争。中资银行与邮储银行相比,在公司治理结构、硬件设备、服务水平、资金实力等方面具有优势。由于邮储银行与邮政集团公司共用办公场所,场所一般比其他商业银行小,安保设施存在隐患。过去的邮政储蓄只能开展私人业务,不能开展对公业务,所以在客户竞争上不如其他商业银行。
农村信用社是邮储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的最大对手。农信社虽然在资产质量、支付结算体系等方面不如邮储银行,但在农村开展业务5年多,信贷经验丰富。目前,他们正在加紧改革。一些地方将农村信用社改组为农村商业银行,逐步实现省内和跨省存取款。邮储26年开始开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明显比农信社差。
二、邮政储蓄银行的出路
(1)修改相关经济法律法规,完善征信体系。
由于一些经济法律法规颁布较早,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法律条文已经过时。其他法律法规规定条件苛刻,法律之间存在冲突,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力。因此,为了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立法机关应该修改和完善过时的法律法规。比如修改《担保法》,放宽抵押物限制,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修改商业银行法,允许商业银行混业经营。
征信体系作为金融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一环,必须加快建设,其主要措施是:(1)培育公民和企业的信用意识。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可以配合教育部门开展诚信教育,树立“崇尚信用”的良好氛围。(2)推进信用法律法规建设。国家应制定征信法,为征信体系建设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3)建立完整的信用信息数据库。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应当共同努力,及时采集公民和企业的信用信息,实现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和全民开放查询。
张贴在目标网上(2)国家应对普通邮政业务给予适当补贴。
由于资费低,邮政一直低于成本,部分农村网点入不敷出。以前邮政亏损主要靠电信利润弥补。1998邮电分营后,国家对邮政进行了23年的财政补贴。之后,邮政储蓄利润主要用于弥补邮政亏损。26年后,邮政资费上调,但邮政业务亏损问题无法彻底解决。为防止邮政集团公司挪用邮储银行资金,促进邮储银行初步发展,国家应对运营成本高的邮政业务给予适当补贴。26年我国财政收入超过3.9万亿元,比25年增加约8亿元,为恢复对邮政的财政补贴提供了可能。同时,邮储银行要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形成股东之间相互制衡的局面,防止单一股东挪用邮储银行资金。
(3)邮政储蓄银行应努力增加资本。
由于邮储银行的母公司中国邮政集团资本金少,利润少,邮储银行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母公司增资,必须依靠其他方式增资。为了达到资本充足率的目标,邮储银行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增资:(1)邮储银行积极开展业务创造利润,通过自身积累将部分利润转为资本。由于邮储银行缺乏盈利模式,利润留存较少,这种方式会遇到一定障碍,影响增资。(2)引入战略投资者。目前,有许多外国金融机构想进入中国的金融市场。他们的优势是资金雄厚,管理经验丰富。邮储银行应该借此机会吸引战略投资者。这不仅可以为邮政储蓄银行增加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还可以利用国外金融机构的先进管理技术促进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3)上市融资。邮储银行要进行股份制改革,争取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目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都已经在多地上市,股价都比较高。(4)争取外汇储备注入邮储银行。中国外汇储备已超过1万亿美元,国家将在27年内成立外汇投资公司。此前成立的中央汇金公司已经向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注资45亿美元,邮储银行也应该向外汇储备管理部门申请注资。
(四)加强风险防范机制和内控机制建设。
邮储银行成立后,面临的风险会增加,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风险会影响邮储银行的正常经营。因此,为了保证邮储银行的稳健经营,在其成立之初就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邮储银行对于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1)在银行内部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培养银行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将风险管理思想贯穿于银行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不定期地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结合起来,风险管理部门与业务发展部门要及时沟通。(2)投资改善银行的硬件和设备。目前,很多邮政储蓄网点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农村地区。邮政储蓄银行应逐步投入资金建立安全监控系统。(3)建立垂直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总行、省级银行和分行应建立风险管理部门,并实现垂直领导,确保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4)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过去,邮政储蓄对风险管理,特别是对新增信贷风险的控制不够重视。因此,需要加强风险管理人员的知识培训,从社会上招聘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来补充风险管理队伍。
风险防范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紧密相连,内部控制是银行治理的关键。只有建立严格的内控机制,才能真正抵御金融风险。邮储银行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建立内控机制:(1)建立新的规范可行的规章制度。邮储银行要在过去建立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根据银监会制定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重新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2)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监控系统。跟踪分析影响邮储银行经营的各类风险,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运用一定的风险管理技术,收集业务数据,建立合适的风险计量模型,对风险进行计量并提供风险预警。(3)对银行各部门进行授权,明确各部门的权责,防止越权操作的行为,特别是加强对银行高管的管理,杜绝银行高管的违法行为。(4)遵循真实、规范、谨慎、监督的原则,建立严格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工作相互制约,定期检查会计的各项岗位和业务。
(五)加快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邮政储蓄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缺乏金融专业知识是普遍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人才,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聘请人民银行、银监会等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对邮政储蓄人员进行业务和法律法规培训,使其掌握金融业务流程、风险防范方法和营销知识;其次,要利用其他金融机构合并的机会,提供良好的待遇,吸收其他银行的人员,以弥补邮政储蓄银行人员的不足;也可以公开招聘金融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提高邮储银行员工的整体学历水平。
(6)发展社区金融,形成自己的特色。
2006年3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表示,邮政储蓄将转型为社区银行。“社区银行是由地方政府建立并独立运营的商业银行。他们从他们经营的社区吸收资金并用于社区,他们不隶属于银行控股公司。社区银行的特点是私人所有,在特定区域经营,规模较小,服务于特定社区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注:徐鑫。对我国社区银行定义的辨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6(1)。按照这个定义,目前国内还没有社区银行。邮储银行转型为真正的社区银行首先面临法人结构的障碍。邮储银行是全国性银行,但转型为社区银行后,地区分行和支行应转为独立的损益核算单位,邮储银行总行不再具有一级法人资格。其次,总行对地方分行的控制力减弱后,地方分行缺乏风险控制能力,这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是一大隐患。所以,邮储银行不应该走社区银行的路。社区金融不同于社区银行的概念。“社区金融实际上是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业务的一种模式,即以某个社区为中心,将银行的零售业务向社区客户深度拓展,然后辐射周边地区和人群。社区金融帮助银行细分市场,可以集中精力了解和分析某个细分市场的客户,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金融业务。”(注:徐鑫。对我国社区银行定义的辨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6(1)。)
邮储银行发展社区金融有两个优势:一是企业形象好。邮政储蓄依托借记卡“绿卡”,为居民存取款、消费、转账结算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尤其是农村,很多农民外出打工,子女上学优先考虑“绿卡”。邮政储蓄在居民中取得了良好的形象。因此,邮储银行应利用邮政服务的良好形象,与社区客户建立良好关系,建立客户信用档案,提供灵活便捷的金融产品,不断发掘和培养新客户。二是网点多,农村网点占比大,城市网点深入社区。因此,应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如在居民区设置ATM机等。此外,邮储银行应关注社区中小企业和个体户的金融需求,为个体户、农民和下岗职工提供短期融资服务。由于四大国有银行的重点对象都是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很难贷到款。因此,邮储银行应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调查中小企业信用状况,满足其对信用好的企业的贷款需求,同时利用发达的汇兑结算服务,服务中小企业,促进社区经济发展。
总之,邮储银行要想和工行、建行等商业银行、农信社竞争,必须靠差异化生存,有明确的市场定位,才能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