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纸质出版物
米尔斯因杨-米尔斯理论未能获得诺贝尔奖。首先,杨-米尔斯理论虽然在物理上很有名,但在科学上已经被推到了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学的高度。然而,他们两人并没有因此获得诺贝尔奖...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由于宇称不守恒,杨振宁已经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不可能在同一领域获得另一个奖。这个理由虽然合理,但不成立,因为诺奖历史上有反例。
失去杨振宁和李政道
在同一领域获得两次或更多诺贝尔奖的人。
最典型的是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桑格,他在1958年因胰岛素测序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又在1980年因DNA测序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同一个奖拿两次是不够的,拿两次奖的原因也和排序有关...
弗雷德·桑格
另一个在同一领域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人是约翰·巴丁。1956年因对半导体和晶体管的研究获得第一次诺贝尔物理学奖,1972年因低温超导理论获得第二次诺贝尔物理学奖。
约翰·巴丁
所以,同一个人在同一个领域不能拿两次奖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杨振宁拿过一次,米尔斯没有。有没有考虑过米尔斯的感受_(:D)∞)_
杨振宁并不仅仅因为杨-米尔斯理论而出名。
杨振宁因李政道在1956年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而闻名于世,并被多个实验团队证实,次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最快获得诺贝尔奖的理论。此时,杨-米尔斯理论虽然提出了好几年,但并没有解决毒舌泡利指出的场的质量问题,因此被物理学界打入冷宫。直到许多年后,他们的遗留问题被其他物理学家解决,杨-米尔斯理论才得以复兴。也许这就是米尔斯基于年轻的米尔斯理论没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原因,因为他们提出的理论是有问题的,最终解决问题的也不是他们。如果要颁奖,是不是一定要颁给解决问题的人?已经超过了...
另一方面,杨振宁太多产了。除宇称不守恒和杨·米尔斯理论外,还在许多物理领域做出了十几项重要的理论贡献,任何一项都可以使他跻身一流科学家之列。相比之下,米尔斯实在是逊色太多了。在年轻的米尔斯的理论之后,他没有重要的理论。
刻有13杨振宁重要贡献的奖杯。
杨振宁的主要贡献是杨-米尔斯理论。
在杨-米尔斯理论提出的1954年,已经在科学家中颇有名气。他发表了许多重要论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与李政道合作完成的。此时,杨振宁已经是芝加哥大学的讲师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研究员,而米尔斯还是一名初出茅庐的研究生。后来,米尔斯也公开承认杨-米尔斯理论属于,他只是参与了一些讨论,协助了一些计算等相关工作。
杨振宁和米尔斯
标签
总的来说,虽然杨-米尔斯理论是由两个人发表的,但主要的理论框架是由建立的。因为杨振宁本身的数学就很厉害,可以说杨振宁这次是带着米尔斯飞的,米尔斯也是相当谦虚的。他从来没有抢过杨振宁的风头,所以他们一直能够保持良好的友谊。